累的哪門子功自然不言而喻了,先後滅張角三兄弟,又平南陽,再是美陽奇襲,又射死大首領和連,擋住鮮卑南下,再到最後擒韓遂而定西涼,之前的功勞如何壓制但最後這場大功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壓制太狠的

當然,朝廷也是無利不起早,不會真這麼大方。

……

之所以這麼說,正是因為這道旨意還有下半闕。

劉寵封候拜將,眾將自身大喜,但大喜之餘,也因這道旨意的下半闕感到煩惱。

“著平西將軍、倉亭候劉寵領西涼鐵騎八千,前往幽州助中郎將孟益剿滅逆賊張純、張舉,平定幽州之亂。”宣旨的宦官扯著公鴨嗓總算把旨意讀完了。

這時,像荀彧、董昭這些聰明人也知道為什麼朝廷這次怎麼這麼大方對劉寵又是拜將,又是封侯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漁陽人張純、張舉因為不滿朝廷而聯合幽州烏桓舉兵叛亂,一時間幽州烽火燎原,賊軍席捲幽州,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盡數被殺,張純、張舉聚眾至十餘萬人。

張舉更是自稱天子,置百官,張純號彌天大將軍,再聯合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遼東烏桓大人蘇僕延、右北平烏桓大人烏延、上谷烏桓大人難樓大舉南下,寇略冀州、青州,由是朝廷震動。

原本韓遂率領西涼兵捲土重來,朝廷調公孫瓚帶三千幽州突騎馳援涼州,正逢張舉、張純叛亂,於是道路阻隔,公孫瓚只好滯留幽州,索性朝廷便下旨讓公孫瓚領兵平叛,再讓中郎將孟益帶兵剿賊。

但幽州局勢爛得太快,烏桓騎兵南下甚至打到了青州,孟益、公孫瓚哪裡能夠抵擋。

所以,朝廷就圍繞幽州局勢爭論不休。

見劉寵上表,西涼平定,就有大臣們提議調劉寵去打幽州,反正劉寵是出了名的能打,有劉寵出馬說不定剿滅張舉、張純這樣的跳樑小醜只是舉手之勞。

不過也有不少大臣表示反對,說劉寵前後平定黃巾之舉,甚至薦韓遂為鎮西將軍守涼州,都可見其心叵測,要是再讓劉寵去幽州平叛,只怕到時候平叛會平出一個比自張角以來的各路逆賊更加可怕的巨賊,到時候又有誰能平定劉寵。

這話在朝堂上說出來,不說親劉派大臣,就是靈帝也不樂意了,“好歹是朕的皇弟,乃朕的同宗骨肉,又立下如此大功,豈容卿等如此汙衊。”

但靈帝畢竟威望不足,即便是這麼說,反對派大臣還是不鬆口。

所以,朝堂上吵去吵來,爭論了許久,這才把旨意發了下來。

最終,幽州、冀州、青州的局勢超出了反對派大臣們的想象,這才不得不同意了調劉寵帶西涼鐵騎去幽州平叛。

這些過程劉寵透過暗衛的諜報,早就知曉得一清二楚。

對於出征幽州劉寵也早就做好了準備。

……

……

“文約啊,以後涼州就交給你了,好好讓涼州百姓安居樂業,別再打來打去了,這麼多年涼州人是打窮了還是打富了?!”

“文約鎮守涼州之後,可派出人馬向西聯絡西域諸國,重新打通前往西域的商路。我大漢的陶器、綢緞西域人可喜歡得緊,西域的美玉、好馬在我大漢也很受歡迎。”

“只要文約能讓西涼百姓安居樂業,到時再連通與西域諸國的商路,想必用不了幾年,西涼就會富庶起來,甚至有可能超過中原州郡。我也會讓東萊和陳郡的商人們大力支援文約,來涼州開設商鋪,組建商隊前往西域。”

臨行前,劉寵很是苦口婆心地向韓遂交代了一番。

“若真能如此,將軍當我為涼州人的再生父母,我涼州人世世代代將銘記將軍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