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正面迎戰。”孫堅斬釘截鐵地回答。

“若正面浪戰,我軍恐怕不是賊軍對手。”酒泉太守黃衍表示擔憂。

……

眾人一番爭論,這讓張溫左右為難。

“諸公,我有一計,不知可行否?”劉寵實在看不下去了,這才站出來說道。

張溫見劉寵有計策,忽然眼前一亮,滿眼期待地望著劉寵,問道:“劉將軍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隨劉寵這句話,董卓、孫堅、陶謙等人也將目光齊齊轉向了劉寵,畢竟劉寵以能征善戰聞名天下,想來必有妙計。

劉寵說道:“賊軍明目張膽下了戰書,此戰是避無可避,但若正面迎戰,我軍確實不如賊軍長槍快馬,但若不正面一戰,也別無良策。”

劉寵這話剛說完,眾人紛紛吹鬍子瞪眼吐了一口氣,各個的樣子都好像是說,“這明白人都知道的,還需你說,還以為你有妙計,也不過如此!看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啊!”

“都什麼表情啊,我還沒說完呢。”劉寵大喊了一聲,繼續朝張溫說道,“明公可親率精銳主力佈陣與賊軍正面迎戰,末將可率麾下精騎繞到賊軍身後,待兩軍戰至膠著之際,末將率本部精騎從敵後殺出,如此出其不意,定能攻其不備,到時賊軍必會大亂,明公再指揮大軍掩殺,定能大敗賊軍。”

“好、好!”張溫聽了拍著手叫道,“果然是妙計,劉將軍真不愧有能征善戰之美譽。”

“明公過譽了,若此計可行,那末將這就去安排,明日與賊軍一戰。”

“且稍等。”漢陽太守蓋勳阻攔道,“將軍此計雖善,然麾下不過三千騎,如此豈能撼動賊軍十萬之眾。”

“不過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罷,蓋府君不必憂慮。”

“對、對,蓋府君多慮了,劉將軍向來能以弱勝強,當年就是靠奇襲打下鮮卑王庭,想來此次也能靠奇襲再建大功。”隴西太守李相如難得出言表示支援。

不過劉寵等人都能聽出來這是風涼話,可卻無人出來說什麼。董卓甚至眼中有些幸災樂禍,好像已經看到劉寵三千精騎都失陷在賊軍當中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孫堅等人雖然想說點什麼,可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以三千騎兵突襲敵後,確實少了點,可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總好過完全正面硬抗。要是劉寵真能奇襲建功,那擊敗賊軍甚至平定西涼就有希望了。

孫堅雖然有心幫忙,可無奈麾下以步兵為主,這種繞到敵後奇襲的活,確實要騎兵幹。

張溫見無人反對,雖然蓋勳、李相如說的有道理,三千騎兵確實少了,但總好過眾將避戰,當下也就下令,“既如此,那就依計行事,劉將軍引精騎饒至敵後突襲,其餘眾將隨本帥正面迎戰。”

“諾。”無論願不願意,張溫下令,眾將也紛紛領命。

畢竟都是明白人,知道此戰大致上是無法避免的,張溫既然接替了皇甫嵩,好歹都要打上一戰,無論勝敗,當然,能勝固然是好,不過要是敗了的話,也希望不要敗得太慘。

“明公、諸位將軍,賊軍雖然有長槍快馬,作戰勇猛,可韓遂、邊章麾下多以羌人為主,以羌人習性而言,一旦取勝則羌人一擁而上,但若戰敗,羌人也會一潰千里。故此,明公、諸位將軍,與賊軍務必死戰,不可存有絲毫僥倖。”劉寵又補充了一句,這話實際上就是說西涼軍好打順風仗,真正的硬仗是不敢打的,所以才向眾人告誡了一遍。

聽完劉寵的話,董卓等人詫異地望著劉寵,那意思就是說,“你怎麼知道?!”作為從小就跟著羌人混的董卓,肯定了解羌人的習性,不過劉寵從來沒和羌人打過交道,他是怎麼知道的呢?

“難道是生而知之?還是劉寵軍中有能人?”

當然,劉寵不會告訴董卓這都是段熲的《平羌紀要》裡面說的。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