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辰亭,劉寵吩咐辰亭迎接大軍凱旋的籌備繼續,也沒在辰亭多停留,甚至徑直穿過長平朝陳縣而去。

越往陳郡腹地走,陳郡的人口越密集。

劉寵感覺現在的陳郡處處都好,不過好像有一點不對勁。

“諸位,這一年我陳郡的教化沒有跟上去嗎?為何這些孩童都在路上玩耍,太守府此前呈報的文書不是說各縣甚至各鄉、亭都開設了學塾,以供孩童進學嗎?”劉寵指著官道旁追著蝴蝶蜜蜂嬉戲的孩童朝眾文吏問道。

“主公恕罪,此前太守府確實撥付了錢糧在各縣、鄉、亭建了學塾,可陳郡畢竟地狹,相比陳郡現今的人口,陳郡的讀書人尤顯不足,陳郡沒有大儒,就連郡學都無人主持,也找不到足夠的讀書人到下面主持學塾了。”長史駱俊向劉寵叫苦。

“想想辦法總能解決的。”劉寵皺眉說道,這世道讀書人本來就少,陳郡人口增加,需要懂文墨的官吏也會增加,能從事教育的讀書人就更少了。

“也不是沒想過辦法,太守府此前以主公的名義將袁從事的從弟袁徽都徵辟了。袁徽以儒學著稱,在太守府出仕後佐袁從事主安民教化,在袁從事兄弟二人的主理下,才勉強在各縣建起了縣學。”功曹陳群說道。

這確實是個問題。

劉寵在馬背上思索了一陣,忽然眼前一亮,對陳群說道:“素聞尊父至德,與尊祖、尊叔合稱‘三君’,現下尊父正客居陳郡,不知能否請尊父出山主持陳郡郡學。潁川書院因避黃巾之亂關了山門,若尊父能在陳郡治學,想必能引來不少學子,到時我陳郡也就不愁讀書人不足了。”

劉寵說的是事實,荀彧、陳群投了劉寵,黃巾之亂爆發,劉寵就派兵將二人的家眷親族都接到了陳郡避難,潁川書院也因黃巾之亂暫時關了山門,就連司馬徽都遠走荊州避禍去了。

不過陳群倒真沒想到劉寵會提議請他父親陳紀出仕。

陳紀,字元方,在南朝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裡備受推崇,其人學問和德行確實顯著,與其父陳寔陳太丘,其弟陳諶陳季方,合稱“三君”。

雖是潁川陳氏這種名門望族出身,可陳紀因黨錮牽連不能為官,不過黨錮因黃巾之亂而解,此時請陳紀出仕想來還是有可能的。

“家父若能相助主公,自是我潁川陳氏之幸,待陳群回府之後定會向家父言明此事。”以陳紀的德行學問主持一個小小的郡學這未免太屈才了,不過誰叫陳群正好和劉寵提到了這個難題呢,只好心裡吞著苦水答應劉寵盡力去說服他父親了,不過陳群真沒把握能說動他父親在陳郡出仕。

“那就拜託長文陳群字)了,還請轉告尊父,改日本府自當親自上門拜請。”

“豈能讓主公屈尊,自當請家父拜會主公。”

“請賢士高才應有的禮數少不得,長文也不想本府落個輕賢慢士的汙名吧。”

“如此在下當與家父掃榻恭迎主公駕臨寒舍。”

“好,那就這麼說定了。”。

劉寵又回頭對荀彧說道:“文若,潁川荀氏可是中原望族,這節骨眼兒上,文若是不是說服家族再派幾位賢才到陳郡出仕,好歹都是一家人,文若不會不幫忙吧。”

“額……荀彧盡力而為。”荀彧沒想到劉寵打完了陳群的主意又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只能苦著臉回答。

潁川荀氏已經給劉寵提供了不少人才,荀爽、荀攸就不說了,荀彧三兄弟都投在了劉寵麾下。荀彧要再從荀氏門中找人,只能找親族了,不知道“八龍”當中的其他幾位叔父是否願意出山,還有家主荀悅願不願意傾荀氏之力相助劉寵。

劉寵之所以會問一句荀彧,除了陳郡眼下確實面臨缺少讀書人的難關之外,主要還是想榨乾自己身邊這些世家。

資源嘛,就應該充分使用。

陳群身後的潁川陳氏雖然門第顯赫,可人丁不旺,荀彧就不一樣,潁川荀氏可是人才濟濟。

倘若陳群之父甚至其叔父都在陳郡出仕,再加上荀氏的人才,那這個難題也就可以順利解決了。說不定還可以藉著潁川陳氏和荀氏的名望將潁川書院移到陳郡,到時候中原人才都入劉寵彀中了。

當然還有衛覬身後的河東衛氏,不過河東衛氏在衛覬這一代也沒什麼知名的人才,比潁川陳氏還弱。

“算了,河東衛氏就先不考慮了。”

……

劉寵回到陳縣,徑直回府了。不過還是讓太守府將一應文書都送到府上,劉寵準備在府中休息幾日好好陪陪家人,順便在家中處理政務。

劉寵在陳縣的府邸是原先的陳王府。

雖然削了王爵,不過靈帝並沒有剝奪王府產業,過去的陳王府依舊是劉寵府邸,只是換塊門匾將“陳王府”改做“劉府”罷了。

聞知劉寵提前到家。

荀採、鮮卑公主帶著家眷、奴僕自是大開中門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