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論將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朝廷的大致旨意是這樣的:
皇甫嵩論功升左車騎將軍,剋日回洛陽接受封賞。
曹操升任濟南相,也是剋日赴任。
劉備任安熹縣尉。
劉寵加封偏將軍。
至於皇甫嵩和曹操的功勞和封賞基本上是名實相符的。皇甫嵩一躍成為車騎將軍,曹操也主宰一個郡國了,要是好好幹的話,說不定可以在濟南積攢實力。
至於劉備和劉寵就名實不符了。劉備戰功不小,卻封了區區一個縣尉,這主要還是因為劉備沒有根基,沒有後臺,又不使人情,所以自然沒人為劉備說話。當袁紹宣讀完任命劉備的旨意,關羽和張飛臉都青了。
劉寵的問題就大了,朝堂當時就為劉寵的封賞爭吵過。要論戰功,劉寵的功勞絕對在皇甫嵩之上,畢竟張角三兄弟可以說都是死在劉寵的手上,不過壞在就壞在劉寵收了不少黃巾的俘虜。當時朝堂上就有大臣指責劉寵此舉是招降納叛、圖謀不軌,可好歹劉寵也是漢室宗親,所以爭到最後朝堂的一致結論就是在軍職上給劉寵升一級,封偏將軍,也算是敲打敲打。
不過劉寵倒是不在意,偏將軍嘛,好歹是正式的將軍銜了,不再是雜號將軍了。
朝廷考慮的也還算是周全,輕輕的封了劉寵,不過重重地封賞了劉寵的麾下大將。
黃忠封忠義將軍,典韋封翼衛將軍,程昱封建節將軍。
別看都是雜號將軍,黃忠和典韋可高興了,黃忠、典韋的出身很低,能封將軍,二人自是喜不自勝。不過程昱卻很平淡,好像沒把這個封賞放在心上。
……
袁紹宣讀完旨意,也做了何進交代給他的事。
次日,廣宗。
大軍拔營的拔營,眾人收拾行囊的收拾行囊,曹操、劉備、劉寵乃至袁紹也將奔向各自的新天地。
廣宗城外,十里長亭。
亭中備了酒菜,正是為了餞別。
袁紹、曹操、劉寵分席而坐,把酒言歡。分別在即,當年洛陽的三個損友,無論如何都要話別一番。
過了十里長亭,袁紹將向西回洛陽,曹操則向東去濟南赴任。
至於劉寵,朝廷還有將令。朱儁和孫堅在南陽久戰不能平定黃巾,乃至南陽黃巾降而復叛,所以朝廷給劉寵的旨意除了封賞之外,還讓劉寵剋日領兵南下助朱儁平定南陽黃巾。雖然朝廷對劉寵刻意打壓,但劉寵能打是事實,本來調皇甫嵩去南陽是很合適的,可這節骨眼兒上西涼亂了。
邊章、韓遂聯合先零羌和湟中的北宮伯玉趁著中原黃巾之亂舉兵造反了,而且聲勢浩大官軍不能抵擋,朝廷正好調派關西將門出身的皇甫嵩領兵討伐,所以就把劉寵派去了南陽。
長亭內,幾杯酒、一番暢談之後。
袁紹問曹操:“黃巾之亂以致江山糜爛,若將來事有不輯,該當如何?”
曹操反問道:“本初兄意下如何?”
袁紹答道:“我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曹操說道:“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袁紹和曹操這番話,無疑都是大逆不道之言,可二人還說得振振有詞,或許是二人酒醉了。
不過二人說完卻看著身旁喝著酒的劉寵,曹操倒是來了興致,問道:“老弟,你呢?”
劉寵好像也喝醉了,答道:“我恤百姓,得民心,則天下可定。”
……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