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畔與張寶這場大戰可以說是平定冀州黃巾乃至平定河北黃巾的最後一戰,不過黃巾真的被平定了嗎?這個問題劉寵心裡很清楚,只能說河北黃巾主力已被消滅。

大戰過後,劉寵和皇甫嵩、曹操、劉備率領部眾一起返回廣宗,一面在廣宗休整,一面等候朝廷旨意。

河北黃巾主力覆滅,皇甫嵩大軍回廣宗,派出信使傳令冀州各路朝廷官軍趕到廣宗聽候皇甫嵩的調遣。

這時候,劉寵也第一次見到了大魔頭西涼董卓。不知道是說董卓魁梧雄壯還是胖,總之在劉寵看起來那就是一座小山。

劉寵見到董卓的時候,董卓明顯很鬱悶,能不鬱悶嗎,這次討伐黃巾,眼看皇甫嵩、劉寵、曹操、劉備這些人都建了大功,而唯獨他董卓連吃敗仗,損兵折將.好在張寶從下曲陽突圍之後,大軍師李儒獻策給董卓,可出兵剿滅一些小股黃巾積累戰功,董卓也只能撿軟柿子捏,採納了李儒的建議,就近北上討伐博陵的黃巾。

董卓北上又引出了一位漢末梟雄。

盤踞在博陵的黃巾是張牛角所部,董卓打張角、張寶不夠看,可西涼兵對付張牛角這種烏合之眾是絕對夠的,張牛角被董卓的部下亂箭射死。不過張牛角的部眾並沒有散,而是推舉褚燕為首領,褚燕便改名張燕,統領張牛角的部眾往中山、常山、幷州方向轉移。

看樣子是要往太行山去建立他的黑山軍大業了。

當然,這些董卓並不知道,劉寵從暗衛的情報上也知之不詳。只知道董卓有了這個小小的戰功,心裡才好過那麼一點點,為此皇甫嵩也沒有治董卓接連戰敗之罪,只是簡單訓斥了兩句,然後就留在廣宗一起等朝廷的旨意了。

這期間,劉寵又借征剿黃巾殘餘的名義去了趟代郡。

天下已亂,荀爽和魏攸是不是要繼續留在代郡,劉寵打算當面找二人商量商量,劉寵現在人在冀州,離得也不算遠。

當劉寵見到荀爽和魏攸,心裡泛酸。魏攸鬢角添了幾根白髮,可見這些年治理代郡是何其勞心勞力,而荀爽雖然身上還有那份儒雅,不過顯然顯得幹練了許多。

這些年鮮卑也偶有犯邊,畢竟代郡與鮮卑比鄰,好在代郡有劉寵當年留下的精銳兵馬,又有魏攸在,還有荀爽這個深得人心的大儒,每逢鮮卑南下,代郡上下都全力防守,鮮卑在代郡從沒討到過好處。

明顯鮮卑這些年也大不如前了,主要是因為檀石槐死了。

當年檀石槐被黃忠一箭射成重傷,雖然沒當場要了檀石槐的老命,可畢竟年紀大了,而且草原缺醫少藥,沒過兩年也就死了。然後其子和連即位,也就是與萬年公主和親的那個和連,和連才幹和能力都不如檀石槐,而且貪財好色,所以鮮卑在和連統治這幾年形勢完全沒法和檀石槐時期比,草原上也漸漸被陰雲籠罩。

當劉寵問荀爽和魏攸的去留,魏攸回答劉寵說願意繼續為劉寵鎮守代郡,而荀爽則說沒有朝廷旨意當然繼續任他的代郡太守。其實二人言下之意都是願意繼續留在代郡,雖然荀爽當年不願出仕,可眼看天下將亂,治理代郡也這麼多年了,若在亂世中保代郡一方平安,這也算不違聖人的教誨。魏攸又何嘗不是這麼想呢,幽州畢竟是魏攸的桑梓之地,能守護好代郡百姓,魏攸也覺得夠了。

劉寵本想將二人調走,畢竟黃巾之後天下是什麼局勢,劉寵心裡再清楚不過了,幽州、冀州乃至河北即將成為群雄逐鹿的戰場,誰也不敢保證能在這亂世中活下去。不過劉寵在東萊、陳郡尚有自保之力,二人無論去東萊還是陳郡,想來都會比在代郡好,劉寵這時候不可能在代郡下太大的本錢,畢竟將來的河北都是袁紹的。

劉寵勸不住二人,也不可能在代郡滯留太久,只好率輕騎回冀州去了。

臨別時,劉寵看著魏攸的樣子,心中實在不忍,再三叮囑魏攸和荀爽多徵辟些人才協助治理代郡,可荀爽卻豪氣地說:“區區代郡,有老夫和魏攸足矣”,魏攸也是這個意思。

劉寵只好無奈地離開了,可劉寵還是很擔心魏攸的身體,一看魏攸的樣子就是操勞過度,只怕不能長久啊。

本來劉寵還想去看看公孫瓚,可算算路程太遠了,只好返回廣宗。

劉寵部在廣宗的戰後諸如遷黃巾俘虜和運送戰利繳獲到陳郡的諸般事宜,在荀彧、董昭、程昱、崔琰的打理下進行得很順利,這些完全不用劉寵操心。

至於軍事上與張寶最後那場大戰陳郡兵馬損失慘重,活著的也幾乎是人人帶傷,畢竟那戰眾寡懸殊太大,即便是勝了也是慘勝。好在戰後劉寵令眾將從黃巾俘虜中篩選精銳補充了人馬,陳郡兵馬這才恢復了稍許戰力,不過戰力明顯大不如前了,畢竟大多數都是新兵,所以這期間留在廣宗的將領都在可勁兒地操練兵馬。

但無論如何操練,陳郡兵馬的戰力肯定不是短時間能恢復的。不過說到戰力,這時候聚集在廣宗的朝廷官軍倒是董卓的手戰力最強,畢竟董卓自討伐黃巾以來除了戰敗還是戰敗,雖然是戰敗,不過好歹沒有打過硬仗,所以實力還是保全得很完整,這也是皇甫嵩不敢治董卓之罪的諸多原因之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董卓畢竟是在西涼打過老仗的猛人,麾下兵馬如今在廣宗是實力強悍,一旦有個萬一,不說皇甫嵩,就連劉寵也不敢保證是董卓的對手。董卓可不是單純的莽夫,當初劉寵見到董卓身邊那個蓄著八字鬍的文士的時候,就知道那個文士很不簡單,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那個文士就是李儒,李儒是誰啊,那可是不下於賈詡的毒士,有李儒的輔助,和董卓這一文一武確實是不好對付的。

……

回到廣宗沒過多久,朝廷的旨意就下來了。

讓劉寵感到意外的是,這次傳旨的竟然不是宦官,而是袁紹。

自黃巾起,靈帝在洛陽八關佈置重兵拱衛,同時也解除了黨禁,袁紹便被屠夫大將軍何進召入洛陽率兵鎮守八關。

這次皇甫嵩和劉寵各部大捷,平定冀州黃巾的捷報送到洛陽之後,經過朝堂的一番爭論,最後何進便派了袁紹來廣宗傳旨。

何進此舉自有深意。

何進畢竟是南陽小門小戶出身,上臺之後就極力拉攏世家大族,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四世三公的袁氏,所以袁紹和袁術都成了何進的左右手。而何進派袁紹到廣宗,未必沒存了拉攏這些沙場大將的心思,畢竟何進這個大將軍的分量只有他自己清楚。

廣宗城內,眾人擺了香案,袁紹宣讀完旨意,靈帝在聖旨上對眾人血戰黃巾是好一番褒獎,不過眾人也都揀重要的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