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亂世初見(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寵帶著黃忠、典韋、臧霸、孫觀、孫康、吳敦、尹禮這些大將還有衛覬率領五百騎兵護衛著家眷迤邐向陳郡進發,可自從進入琅琊郡之後,映入眼簾的景象完全讓眾人無法相信這是大漢。而眾人殊不知這才是真正的大漢。
與那個富足的東萊相比,此時的琅琊連當初劉寵初見的那個東萊都不如。
眾人自從出了黔陬進入琅琊之後,除了比鄰黔陬附近有些村落甚至城鎮之外,越往琅琊郡深處走人煙越是稀少,有時候沿著官道走上大半天都見不到一戶人家一處炊煙,只有望不到頭的田間蒿草,還有蒿草中倒塌的房屋。
劉寵從暗衛和不良人的情報上看過琅琊如何破敗,可沒想到琅琊竟破敗如斯。
殊不知劉寵在東萊面臨過的那些災難,除了海嘯之外,琅琊一樣也不落下。瘟疫、蝗災、雪災、冰災、旱災……如此大災一輪一輪地蹂躪著琅琊百姓,琅琊又沒有劉寵這樣的太守,百姓們哪裡能熬得過去,自然有許許多多的人被這些災難帶走了生命,所以眾人目下所見的琅琊才會顯得如此破敗。
好在東萊興盛,在琅琊活不下去的百姓大多逃進了東萊,或者在東萊邊境居住下來。對於這些百姓來說,只要靠著東萊就能活下去,因為只要有把子力氣就可以在邊境上給商隊扛活,勉強是可以養家餬口的,要是死死地守在琅琊,那隻能是死路一條。
所以,此時的琅琊除了世家大戶或者有生路的,大多數百姓都逃到了東萊。
所以,此時的東萊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小郡,有琅琊甚是北海的百姓流入,東萊本來就填補了當初在大災中損失的人口,而且從三韓和倭國遷入了近十萬人,所以此時的東萊人口已經超過了歷史峰值,完全算是一個大郡了。只是這些朝廷不知道罷了,還以為東萊是當初那個小郡,所以才以大郡的名義把劉寵調到陳郡。不過朝廷就算知道了,劉寵一樣也會被調離,畢竟誰也逃不開朝堂那雙巨手。
——————
眾人帶著沉重的心情行走在官道上,望著琅琊的山林四野。
走得久了,眾人也就習慣了。
這時,劉寵也想起了自己的心思:此次途徑琅琊,要不要去拜訪一下在琅琊隱居的大儒鄭玄,要不要順帶拐他一兩個弟子為自己效力?還有小諸葛亮應該還在琅琊吧,這時候諸葛豐應該沒有帶著全家南下江淮吧,要不要趁這妖孽小的時候先收了?還有漢獻帝的皇后伏壽也是出自琅琊伏氏,不知道這時候出生了沒有?
要不要都收了,玩一玩正太和蘿莉養成?
劉寵人長得不咋樣,心裡想得卻很美!
……
這是琅琊山腳一片臨溪結草而居的茅廬,茅廬中時時傳出郎朗書聲。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劉寵聽到這些讀書聲心中詫異,這不是《荀子》、《管子》上的內容嗎?鄭玄這個大儒不是應該教授五經的嗎?
不錯,這裡正是大儒鄭玄隱居所在。
劉寵在暗衛的引導下來到了這裡,劉寵還是決定要拜訪一下鄭玄這位大儒,所以改道來了琅琊山。
劉寵透過暗衛知道鄭玄的隱居所在,可是不知道鄭玄自從當年在洛陽正經受到劉寵的影響之後,對儒學就重新有了一番思考。
鄭玄不認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錯的,不過經歷了這麼多年,天下並沒有因為獨尊儒術而興盛,反而漢室眼看是江河日下,這並不能說獨尊儒術是對的。所以鄭玄這個大儒自從隱居之後就開始重新調整弟子的學業,除教授五經之外,再雜以法家、道家、兵家等諸子百家的學說以教授弟子。鄭玄希望取百家所長,重新發展儒學,希望新儒學能夠成為真正的救世之學、治世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