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答非所問(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山報到第三天,方晟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申委常委會,心裡難免激動、忐忑、興奮五味交陳,如朱正陽所說“大氣都不敢喘、連出幾身汗”。
作為一省最高權力中樞、區域內最有實權的一群人,討論的問題都關係到國計民生和發展大計,有很多市縣鎮沒聽說過的規矩,氣氛也更加嚴肅,插諢打科或談笑風生是壓根不存在的,除非主持大局的班長特別隨和有意識形成寬鬆的環境。
很遺憾,原山申委書計遲順鑫是位特別不隨和甚至不懂幽默的班長。
在原山官場,遲順鑫的綽號叫遲挑刺,無論開大會小會還是到各地視察,坐下來就說各種毛病,批評得大小官員們面紅耳赤恨不得鑽進地裡;他主持的會議,省直領導們都只敢照著稿子念不敢有半點發揮,否則被抓到瑕疵窮追猛打。
即便他身邊工作人員曾一度以為他就是個性嚴肅,直到有回京都來了兩位相聲大腕開專場演出,因為人家在曲協級別高而且享受“表演藝術家”稱號,礙於面子遲順鑫過去捧場,結果坐在第一排的他從頭到尾沒笑過——他真的覺得不好笑,以至於相聲大腕首次對自己的表演水平產生嚴重懷疑。
班長讓人緊張,搭檔的副班長本應負起活躍氣氛的職責,然而原山申長解忠耀更是惜言如金,人稱“兩句半”:
這項工作進展不錯,要在提高速度的同時注意質量,好好幹。
這個問題很嚴重,大家要集思廣益攻克難題,及時彙報。
遲挑刺搭檔“兩句半”,會議氛圍可想而知。常委們從頭到尾埋頭記錄、喝茶,循規蹈矩完成規定就萬事大吉,幸好的是以他倆的風格會議時間都很短,絕少超過兩小時。
方晟的性格總體偏外向開朗,不管多莊重的場合都喜歡開開玩笑,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消除拘束和沉悶。但初來乍到、資歷最淺、排名最末,輪不到他自由發揮,只能保持低調。
常委會就三項議題,一是由遲順鑫向常委會引見班子新成員,然後方晟做自我介紹——班子成員不做自我介紹,那是班長、副班長新上任時的規定動作,方晟享受不到那等殊榮;二是學習京都最新檔案精神,安排相關領導及時貫徹落實;三是就當前熱點工作進行討論,即方晟之所以被調來,而前任之所以被調離的固建群訪事件。
方晟的前任、申委常委渚泉書計明峰也是中原地區冉冉上升的正治新星,輪年齡和方晟一樣大,輾轉四省六個城市任職正績斐然,是鍾組部重點培養的後備幹部。
明峰在渚泉也工作到第三年,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和詹印、沈直華同一批,或者到黃樹補申長的缺,那樣就成為目前內地最年輕的申長。
對的,翻來覆去都是那句話:在遼闊縱深的國土上,永遠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中國太大了,中國人口太多了,無論你躋身哪個層級,放眼望去依然是群星閃爍,每顆星都亮得耀眼!
因此強如方晟,也只可能竭盡全力做得更好,卻沒法成為最好。
當然前提是平安無事,然而,就在眼看大功告成之際出了事,而且是大事——渚泉市固建區數百名上訪人員不知如何騙過包保幹部,分六批到京都集合,在車流量密集的三環路上非法攔截造成整個區域交通癱瘓五個多小時!
京都高層震怒,原山申委震怒,明峰為首的市領導惶恐且震怒!
然而即便如此上訪人員反映的問題歷經三個月還是沒得到解決,正應了網上尖銳評所說:數百人上訪難撼特權階層,十三道金牌無奈官僚主義!
春節前夕,也就是進了臘月二十後群訪高發期裡,固建區累計發生千人規模以上的群體事件共31起,百人以上90多起,簡直遍地狼煙亂象叢生。
在此關鍵而敏感的時點,明峰又犯了一個大錯誤。
中原官場當中明峰堪稱尖子生,具備所有優秀領導幹部的優點,且作風穩健謙和,廉潔自律,是經得起考驗質疑的好乾部。除了一個缺點,那就是不擅長應對媒體,偶爾出於上級要求接受指定記者回答指定問題都滿頭大汗,全然沒有平時精明強幹的領導風度。
客觀地說這不是明峰的問題,而是中原地區或者說整個內陸地區沿襲已久的封閉式體制執行模式的弊端。舉例來說,出臺關係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電費漲價政策,層層調研、級彙報,再結合專家研討會然後集體決策,全過程從來沒有哪位領導走到基層傾聽民意,接受記者盤問,面對各種尖銳而刁鑽的問題。
都沒有這樣的經歷。
龐大的幹部隊伍都習慣於四平八穩做報告,念講話稿,所謂即興發言通常早有準備;座談會領導不會回答任何計劃外的提問,在基層視察期間所說的每句話都經過反覆斟酌,否則寧可不說。
那天——臘月二十六日,算起來也是明峰命中劫數,本來他帶隊的小組到某礦區做調研,走了一半街道被群情激奮的上訪人員堵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要是換方晟決無可能迴避,肯定下車走到群眾當中耐心聽取意見,疏通思想,沒準真要站到高處發表即興演說。
但中原傳統體制下的領導幹部們不可能這麼做,明峰也不例外,一聲令下車隊掉轉方向趕往原本下午調研的西花社群。
無巧不成書,以京都電視臺記者為首的一班記者正在西花社群做採訪——兩天前一夥人衝擊社群辦公室,衝突過程中一位七十多歲的退休工人猝死,記者們圍繞探尋事件真相而密集採訪周邊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