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珍饈(第1/2頁)
章節報錯
?火山島漁村處於偏僻的南洋,距離所有國家都很遙遠,平日這島上來得最多的是採購硫磺的商船,最近這裡不知中了什麼邪,這些日子每天來的人比以前一年還多。
昨天離開的阿夏號水手已經比全村加起來還多,今天上午來的倭國船上的人兇神惡煞般打砸搶一番才離開,現在來的這大明船隊人更是多到嘆為觀止。村長甚至有些期待,明天還會有什麼怪人來不?
大明的軍人還算比較和氣,整整一個下午只燒了兩幢草房,砸了十幾只陶罐子,捱了嘴巴的村裡人也只有五個。“真不愧是天朝王者之師,和野蠻的倭國武士就是不一樣。”村裡人揉著被打腫的臉說道。
來和村長接洽的是位看起來胖墩墩、笑眯眯的將軍,手上沒事還總盤著鵪鶉蛋大小的黃色蜜蠟串。他非常禮貌地向村長問了好,然後命令手下用鐵鏈子鎖住村長就走,一直把他拉到海邊。
全村村民早被明軍集中到了海邊問話,所有人都盤腿坐在沙灘上,手拿刀槍的明軍把他們圍得死死的,誰也不許任意走動。
胖將軍帶著被鐵鏈套著的村長來到海邊,跳上艘小舢板,命令櫓手朝著停泊在遠處的大明水師船隊劃去。大明水師船隻體量龐大,吃水又深,小漁村的簡陋海港完全無法停靠,因此只好停泊在深水區。村長從未見過這般龐大的船隊,黑壓壓布滿湛藍的海面,一眼望不到頭。雖說他年輕時也曾去過林邑國,可即使林邑王都也沒這大明水師來得壯觀。
大明水師不愧是訓練有素的遠東第一勁旅,即使是暫時駐紮,也絲毫不敢鬆懈,大大小小數百船隻按照功能和所屬部隊佈下玄武之陣,各色旌旗迎風飄揚,離得老遠就可以聽到船上金鼓齊鳴,蔚為壯觀。
小船前行到船陣旗門處,一艘鷹船疾馳而出,船頭站著位懷捧令旗、衣甲鮮明的旗牌官,手執令旗喝道:“何人靠近我水師大寨,速速報上名來!
胖將軍趕緊朝著對方抱拳行禮:“尊駕,兄弟王參將,奉鄭提督鈞旨,提調本地土人村長來問話。”
見原來是王參將,旗牌官也趕緊回禮:“原來是王參將,雖說該放你進去,只是鄭提督軍法森嚴,沒有令箭小人縱有潑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放。”
“怎敢為難尊駕,既是公幹,自然有令箭。”說罷王參將雙手遞上令箭,旗牌官驗證令箭真實無誤,這才朝著旗門揮舞令旗。只見兩艘插著方位旗擔當轅的大福船真如大門般朝著兩側退開,讓出條寬闊的水道。鷹船帶著小船進入水道,只見水道兩旁都是三五成群分列成陣的各色戰船,水道盡頭是一艘大到如同小山的巨艦,船主桅杆懸掛著騶虞旗和九盞青色犀角燈,正中的紅色大纛上分明寫著個“鄭”字。
和大船相比,村長所坐的小船好似螞蟻一樣渺小,他正琢磨船上人要如何才能把他弄到甲板上,只見小山般高大的船上竟伸出來個帶滑輪的長杆子,上面“吱吱呀呀”降下來個大筐。那筐實在大得離譜,胖胖的王參將叫人先把村長轟進筐裡,又招呼同行的親兵扶著自己邁步進了筐,這大筐裝了四個人竟絲毫不顯擁擠。王參將拽拽繩子,上面人一起用力,大筐顫顫巍巍地就升了上去。
這大明水師鄭提督的主船除了大還是大,而且是什麼都大,只有站在甲板上才知道這船究竟有多大。不要說甲板兩邊望不到頭,就是從左舷跑到右舷也能把人累死。甲板上來來往往的不但有大批穿鎧甲的明軍士兵,更令村長驚愕的是,居然還有騎兵在甲板上遛馬
村長被王參將牽著來到一間裝飾如王宮般豪華的大房間,被中軍官擋在門外。只見廳中央站著許多頭頂烏紗曲腳帽、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正簇擁著一名容姿魁梧、身穿蟒袍的中年高官正看海圖。那高官一面聽著錦衣衛解說,一面用毛筆蘸著紅色硃砂正在圖上畫線。
“根據情報,今日海上將有大風暴,我軍連日來千裡奔走,士兵舟師勞頓,給養也消耗殆盡,最好至附近港口優先進行補給。”
聽著介紹,高官面色深沉,對眾錦衣衛說道:“此欽犯幹系重大,皇上聽說仍未捕到甚為憂慮,夜夜寢食不安。諸位指揮使既被調派來本提督麾下,查訪搜拿之事唯有暫且請眾位勞心,我軍補給完成自當盡快追上。”
眾將官連連稱是,高官抬頭看到門口候命的王參將,伸出兩根手指勾了勾,叫他們上前來,中軍官這才敢放行。
王參將進了廳裡,拉著村長口喊“參見鄭提督”納頭便拜。鄭提督在上面看到鐵鏈子拴著個懵懵懂懂的老頭,情知王參將動了粗,深感不悅,口中“嘖”了聲問道:“王參將,本官叫你好生請村長來問話,你如何用鐵鏈子鎖了人家來?還不快把鐵鏈子解了?”
原來駐紮南洋本地的明軍極是驕橫跋扈,軍紀也甚散漫,平日裡偷摸砸搶原是常事,今日奉命找村長來問話,王參將習慣性地用鎖拿了人來。
知道手下就只是這般人品,鄭提督也很無奈,只好擺擺手說:“下不為例,且先問話,事後賞這位老者二十兩銀子壓壓驚。”
王參將給村長解去鐵鏈,又搬來個板凳讓他坐了。
鄭提督問:“老者,前日可有一支船隊在你村外停泊?船隊裡可有艘青龍外形的大船?”
村長張著嘴,還是痴痴呆呆模樣,點了點頭。
見村長點頭,鄭提督又問:“那青龍外形的大船後來是跟著船隊,還是自行離開的?”
村長還是張著嘴,痴痴呆呆地點點頭。
鄭提督接連問了幾個問題,村長都是那副茫然無知的面孔,也不說話,只知道點頭。鄭提督有些氣惱,問王參將這村長是不是啞巴,王參將到村長家一副鎖鏈把人帶來,還真沒和他說過話,如今也不知村長是何狀況。
“算了算了,”鄭提督搖搖頭:“帶他下去領賞銀吧。”
“謝大人賞。”村長聽說放他走,還有銀子拿,歡喜地撲倒磕頭。他磕完頭才想起應該繼續裝傻,抬頭偷眼觀看,只見鄭提督面色如常正低垂眼瞼側目看著自己,一旁的錦衣衛指揮使們也在瞅著自己,氣氛甚是尷尬。
“提督大人,依下官看這老頭忒奸滑刁鑽,不如交給下官來問。我們錦衣衛有的是辦法讓他說實話,保叫頑石也點頭。”一名錦衣衛指揮使討好的說道,其他錦衣衛官員也都點頭稱是。
鄭提督沒有搭理他們,端端正正在中間的椅子坐下,雙手交叉放在桌子上抵住鼻子,一對眼睛鷹隼般盯住村長。村長跪在地上感受到難以名狀的壓迫感,嚇得不敢抬頭。
“本官前面所問的問題,逐一回我。”
村長知道這回糊弄不過,只好老老實實將阿夏號在本村駐紮、建文與七殺賭銃、七裡與伐折羅決鬥的事都講了一遍。講到青龍船和阿夏號分離航行時,王參將在他面前放了張很大的南洋海圖讓他指點。
村長癟著嘴在圖上看了會,非常肯定地用手掌朝著東邊用力拍了幾下:“是這邊,那少年說了要去這邊的幾個島嶼。”
在村長回稟的過程中,鄭提督始終保持著那個姿勢一言不發,兩眼死死盯著村長的眼睛。村長感到自己像是被猛獸盯著的兔子,心裡無比後怕:“這提督像是能看穿人心腸,幸好那小子提前囑咐過,要不一開始就露餡了。”
原來,建文事先提點了村長,如果鄭提督親自訊問,開始切不可說謊,否則必會被看出,只有待他放鬆警惕才可將關於青龍船出航的錯誤資訊指給他看。多虧有建文提點,鄭提督眼見是信了村長的話,在幾名錦衣衛指揮使的指點下開始研究起海圖,判斷建文目的地在何處。
鄭提督聽了會兒錦衣衛指揮使們的彙報,又睥睨地斜了眼村長,問道:“你說倭人潛伏在阿夏號上,也在追蹤青龍船?你可知道他們意圖為何?”
“那誰知道?今日上午還有艘倭人的大船來過島上,鬧得雞飛狗跳才走,也是來問青龍船的事。”村長想起上午那班倭國武士的窮兇極惡頓時感到連腳踝都變得冰冷:“倭船是一艘通體黑色的鐵甲大船,船上有很高的建築物……船上下來許多戴著長鼻子面具的武士,不但燒房子還隨意毆打村民,村裡過冬的糧食也被搶光了。對了,帶頭的是個面色清白、穿著長袍的男人,頭上戴著高高的帽子。”
“船隻可是這副模樣?還有,審問村民的男子以及倭人武士長相可是如此?”一名錦衣衛指揮抖出幾張圖放在村長面前,上面畫著火山丸、蘆屋舌夫和天狗眾武士的畫像。
村長一打眼便忙不疊地說:“對對,就是他們。那戴高帽子的男人不知使了什麼法術,被抓的村民都變得呆頭呆腦的,問什麼都會回答。”
眾錦衣衛指揮使相互傳遞眼神,情報完全對上了,他們都是職業情報人員,終於可以確定幕府將軍的目標和他們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