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定睛一看,原來這具狹高骨腔,居然被雕刻成了一尊精美骨質佛龕,下有一頭巨大石龜馱著。佛龕裡供奉的那位佛祖動作,竟是左手結與願印、右手無畏印、結跏趺坐的佈施像,以威嚴慈悲之態矗立在這寬闊的盆骨之內——和海沉木上的佛像完全一樣。

建文大驚,看來海沉木和巨龜寺兩者之間有著極深的淵源。這時七裡猛地一抓建文胳膊,搖搖頭,示意他不要聲張出來,先看看龜僧們怎麼說。她同時伸出手去,把海沉木藏得更隱蔽一些。

別看此時外頭打得天翻地覆,佛龕前還是一片平靜祥和。十幾個身份很高的龜僧聚攏在佛龕之前,各自盤坐安詳地誦著經。眾人接近,他們也恍若未聞,巋然不動。

待到眾人走近了,這才注意到佛龕下面那一隻石龜,居然是活的。那大龜有幾乎一條海船那麼大,恰好能馱起這麼一尊大佛龕。它的腦袋面帶人形,儼然是一位人形長老形象,白眉長須,兩只綠豆似的眼睛眨巴眨巴,始終盯著建文等人。

眾人想再看得仔細點,卻不防大龜緩緩抬起頭,口吐人言:“這位施主,請近前。”

建文知道是在說他,便上前走了幾步。這頭老龜光一個腦袋,就比他整個人要高,如果真是張嘴吃人,不過是一瞬間的事。

老龜把他仔細打量了一番,忽然張開大嘴,建文頓覺身前多了一股強大的吸力,似乎要把他吸進去。建文整個人不由自主地朝前移動,與老龜幾乎是面對面。老龜又發出一聲長吟,建文頓時覺得,胸口那一枚海藏珠,開始蠢蠢欲動。

莫非是他們後悔,想要奪珠而走?建文腦海裡飛過一絲疑問,很快又釋然——這種沒用的東西,如果能奪走是最好不過。

可惜他很快便失望了。老龜想要的,並不是珠子本身,而是珠子的光芒。建文感覺在吸力的牽引下,那珠子在胸中光芒大盛,忽然一束柔和的黃光射出來,把珠中小砂礫的模樣直接投影在盆骨半空中。

老龜仰起脖子,眨巴著綠豆眼看了看那砂礫的影像,先是大哭三聲,然後大笑了三聲:“劫數,果然是我巨龜寺的劫數,亦是我巨龜寺了卻因果的良機。”

建文對這一番話不明就裡,又不敢動。老龜停止了吸氣,他胸中珠子的光芒隨即黯淡下去。老龜道:“先恭喜施主,能得此珠。”然後伸扯著脖子深施一禮,連帶它背上的佛龕都為之晃動了一下。周圍的龜僧也同時起身行禮,唯老龜的龜頭是瞻。

看來這頭老龜不是巨龜寺的什麼靈寵或鎮守神獸,它根本就是這寺裡的方丈。

“這可不是我選的。”建文生硬地回答。

“一切皆是緣法。你沒選它,它會選你。你就是我們想要找的人。”老龜慢吞吞道。

“什麼?什麼想要找的人?”饒是建文好開腦洞杜撰故事,也想不到老龜會說出這兒一番話。

“不錯。我們一直在等待你的出現。”

老龜的臉雖有人的五官,可大部分地方還是覆蓋著綠色鱗片,說起話來肌肉不動,給人感覺徒具人形,卻缺少神采。建文眉頭緊皺,一般說這種話,往往後頭會接一個重大的任務或麻煩。他沒好氣地回答:“直接說但是吧。”

老龜並不著惱,他從嘴裡“啵”地吐出一個水泡,水泡裡閃耀著兩行金黃色的字跡:“佛法重歸日,巨龜輪回時。”

建文看到這兩行字,不知為何,一股莫名的憂傷自心中湧現而出。老龜緩緩道:“自有我巨龜寺以來,便流傳有此讖,一直傳承至今。不過老衲此前一直頗有迷惑,不知何謂佛法重歸,何謂巨龜輪回。今日見到施主,老衲方才明悟。”

“明悟什麼?”

“施主你剛得了海藏珠,我寺就要為外敵覆滅,豈不正是應了預言,重歸輪回?”

建文眉頭大皺,這算怎麼說話?好像指責自己是罪魁禍首似的。老龜看透他心思,微微一笑:“施主莫急,老衲並非指責,只是心中欣喜,巨龜寺綿延千年的使命,終於完成。”

建文這回是徹底聽不懂老龜的話了,雲山霧罩,莫名其妙,怎麼又扯到千年使命去了?

老龜道:“這巨龜寺深居淵下,為有緣者分發海藏,邇來已有一千多年的傳承。世人皆謂敝寺是為普渡眾生,順應緣法。其實這些只是手段,敝寺如此行事,是希望有那麼一天,能夠吸引到真正與佛法有緣之人。”

建文撓了撓腦袋,不知該說什麼好了。聽老龜的意思,整個巨龜寺存在的意義,就是在等待給他一枚海藏珠?

老龜道:“老衲且問你,你如今已經知道自己的能力了吧?是不是代人受過,轉移傷痛?”

“沒錯。”

“那就沒錯,我來給你講一個故事吧。”老龜慢吞吞地說。建文看看外頭,外面強敵環伺,它還有閑心慢慢悠悠講故事?老龜笑道:“我巨龜寺雖然不擅爭鬥,但這一時三刻總還撐得住。”

建文沒辦法,只得耐著性子盤腿坐下來。往常都是他給別人講,今天終於輪到別人給他講了。

“久遠劫前,閻浮提中有大國王,名曰屍毗。所都之城,號提婆底。有一位護念眾生、慈悲為懷的薩波達國王。他持戒完滿,德行高遠,為人所敬仰,都說他早晚成佛。帝釋天為了試探他,便讓一位王將化身為鴿子,自己化為一頭大鷹,追到了薩波達國王的座前。鴿子驚慌地逃到國王腋下,哀求薩波達王,保護它的小命。”

“緊追在後的大鷹也飛到了殿前,要求薩波達王歸還這只鴿子。薩波達王斷然拒絕說:我曾發願要救度眾生、善護生靈,如果把它放走任你殺害,豈不是有悖誓言?大鷹立刻反擊說:你把鴿子放生,我就沒有食物,便要餓死,你一樣算是違背誓言。薩波達王說你想要什麼?大鷹說我要吃肉!”

“薩波達王心想,我若放了鴿子,不合修行本意。我若不放,也會害死大鷹。他略做思考,想出一個解決之道:既然我發願要救護眾生,就是要犧牲自身,以護得他們周全才是。於是薩波達王揮刀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交給大鷹。這時大鷹說,光是割肉可不行,你得保證你割下來的肉,和鴿子是一樣重量。”

“於是薩波達王找來一具秤,將鴿子放在一邊,自己割下來的肉放在另一邊。這鴿子乃是王將所變,具有神通之力。無論薩波達王在自己身上割下多少肉,始終是鴿子這邊更重。薩波達王幾乎要將身上的肉都割盡,秤還是偏向鴿子那邊。薩波達王慨然說:我既然發願為了眾生付出一切,為何還如此遲鈍猶豫呢?難道我受的苦,比在無常地獄中的眾生所承受的還多嗎?若還是執著於肉身,如何修得功德福報呢?然後他自己爬上秤盤,端坐其上。在那一瞬間,秤的兩端終於持平了。霎時天地震動,有仙樂、花瓣和七寶繽紛落下,無數天神皆來膜拜贊嘆,贊頌薩波達王有大誓願、大智慧早晚必將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