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卓有成效(第1/2頁)
章節報錯
因為賑災是頭等大事。
首要解決的,是災民們的飢飽問題。
再加上倉促之間,錢壽安死都不肯供出同夥或者背後指使之人,
所以楊安和太子只能將錢壽安關進了縣衙大牢。
想著等有空了,再將錢壽安提出來,仔細審理一番,或許能找到有用的線索。
在臨走之前,楊安和太子特意交待,未經他們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探望錢壽安。
可是幾人沒有想到,他們僅僅離開半天的功夫,錢壽安便在牢裡上吊自殺了。
接到這個訊息後,楊安心中起疑,將看守大牢的牢頭傳來詢問。
牢頭心虛,一開始還遮遮掩掩,可禁不住楊安再三逼問,終於道出實情。
不出楊安所料,這期間確實有人探望過錢壽安。
牢頭一開始也牢記楊安和太子的叮囑,不讓此人見錢壽安。
可是此人卻拿出了很多的銀兩,足夠讓牢頭動心,最終還是沒抵住誘惑。
但牢頭還是牢記自己的責任,親自陪著此人去見錢壽安。
而且牢頭保證,那人探望錢壽安的時候,他全程相陪,而且親眼看見錢壽安一直都好好的。
探望之人離開後,又過了一個多時辰,才發生的意外。
太子和楊安,跟著詢問探望之人的特徵。
牢頭雖然貪心,但是對探望之人的特徵倒是記得仔細,說這人雖然一身災民打扮,卻明顯不是災民。
個頭很普通,長相也很普通,唯一明顯的特徵,是左眼的眉毛之上,有一道發白的疤痕。
楊安和太子當即下令,根據牢頭描述的特徵,畫出畫像,全城張貼,如有舉報者獎五百兩銀子。
可是連著好幾天過去,此人就如同人間蒸發了一半,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線索。
憤怒之下,楊安和太子,將牢頭重責八十大板關進大牢,並沒收賄賂的銀兩。
因為抓了幾個借賑災之機趁機斂財的典型,再加上在縣城內張貼布告宣傳的結果,咸陽城內的災民們,在吃上米粥的同時,也領到了分發的糧食。
咸陽城內的災民們,不再四處逃荒,漸漸安定下來。
而那些之前逃荒在外的災民們,收到訊息後,也回頭趕回咸陽。
太子甚至擔心,這些災民們除了咸陽縣的災民,還會混雜其他地方的災民。
可是楊安告訴太子,外地的災民只能領到米粥,而咸陽縣的官糧是根據戶口發放的。
也就是說,外地的災民,即使到了咸陽,也只能喝上暫時充飢的米粥,並不能領到賑災的官糧。
如果想領到官糧,他們還是必須回到戶口所在地。
而且,楊安下令,因為官糧已經發放到災民的手中,早已取消多數米粥點的供應,只留下縣城之外的幾處米粥點,用於供應路過的災民。
在咸陽開倉放糧的同時,楊安和太子也抽時間到附近的幾個縣城去視察了一番。
附近的幾個縣城,受災情況跟咸陽基本差不多,但是好在沒有發現趁機斂財的官吏。
楊安和太子甚至發現,這些賑災的普通官吏中,同樣有一些真心為災民辦實事的基層小吏。
在視察的間隙,楊安也抓緊時間,為太子寫好了一本奏章。
這本奏章的目的主要是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