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對訓練的結果很滿意。

第一次帶兵,便能以五敵十,楊安自我感覺良好。

他本來還擔心自己在歷史和兵法上學到的知識,紙上談兵很強,真正實踐起來很衰。

可是沒想到,真正應用到實踐當中,就如開掛一般。

這樣的結果,讓他自己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那些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實在是太寶貴了!

連楊安自己都被震撼到,就更別提那些經他訓練的十名士兵,他們已經把楊安當做神一般崇拜。

但楊安並沒有因此而滿足。

經過短暫的休息後,楊安下達了新的命令。

這次不是五人隊了,而是訓練的十人全部加入,對抗從內率府調過來不久的二十名士兵。

演武廳內現在加入對抗的有三十人,另外還有剩下來的十名士兵和楊安在旁觀。

對戰雙方的總人數從十五人變成了三十人,對抗的場面也更加讓人震撼。

在雙方對抗開始之前,楊安宣佈了新的規則:

對抗過程中,倒地者被視同為陣亡,立即退出對抗,不遵守規則者叛輸。

趁著兩個五人隊還隔著一段距離,還沒有合併成一個十人隊,楊安便一聲令下:

“開始!”

語音剛落,二十名士兵便已經先發制人,如猛虎下山一般同時撲向兩個五人隊。

可以看出,這二十名士兵顯然已經吸收了之前戰敗的經驗,知道時間耗得越長,越是對他們不利。

所以一開始便使出全力,想要打個閃電戰,須臾之間解決戰鬥。

可是這二十人因為缺少指揮,兵力不能平均分配,其中一個五人隊吸引了十二人,另一個五人隊則只用對付八人。

雖然被十二人圍著的五人小隊進退不能,可是另一個五人小隊卻移動著靠了過來。

很快,兩隻五人小隊合併成了十人小隊。

而相對於五人小隊,十人小隊更能發揮陣法的威力。

因為五人小隊對付左側,就對付不了右側,顧得了右側顧不了左側,唯有收縮成圓,才能有效防禦。

而十人隊則是兩列隊伍,左側與右側互為策應,更能發揮陣法的優勢。

兩支五人小隊合併後,勝敗已定。

楊安看出勝敗後,便叫停了雙方,讓他們進行短暫休息。

但因為腦海中的靈光一閃,楊安將二十人叫到一起,教個他們一個新的法子。

於是,雙方開始了第三次對抗。

這一次,楊安仍然有意讓兩個五人小隊隔著一段距離。

隨著一聲令下,二十人中的十五人衝向一直在對抗的五人小隊,而剩下來的五人,則拼命攔住另一個五人小隊。

這就是楊安從兵法上學到的一招: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以少數兵力拖住敵方的援兵,集中優勢兵力打掉敵方被圍住的兵力。

這一次的結果是,十五人氣勢如虹,而最先被攻擊的五人小隊一直在參加對抗,現在要以一敵三,明顯力不從心,短時間內被擊垮。

打援的五人,雖拼盡全力,卻險象環生。幸虧十五人速戰速決,趕過來支援,以二十人對五人,再次迅速解決戰鬥。

看著士氣下降的十人隊,楊安的臉上卻露出了笑意。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如果只經過短短三天的訓練之後,便能對抗兩倍以上的敵人,還能輕易取勝,那他們的尾巴還不翹上天?

以後還怎麼讓他們刻苦訓練?

楊安一開始並沒有責備他們,只是讓十人聚到一起總結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