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見路上還有其他大臣,便暫時停止交談,待回到東宮後再商議此事。

太子不知道此時請楊廣家宴意味著什麼,可他知道。

不是因為他多聰明,而是因為他比太子見識廣。

他見識了太多利用宴會大做文章的歷史。

他不敢想象,萬一楊廣利用這次家宴大做文章怎麼辦?

剛進東宮大門,太子就急不可耐地問楊安。

“少師說本宮引狼入室,”太子停下腳步,“有這麼嚴重嗎?”

“非常嚴重。”楊安點點頭,

“太子殿下的出發點沒有錯,如果本來就‘兄友弟恭’,太子殿下請晉王赴宴,也算合情合理。”

“問題在於,此前你兄弟二人向來不和,此番卻忽然熱情有加,晉王會怎麼想?”

“晉王會不會懷疑你別有用心,會不會懷疑你要暗中害他?”

“就算晉王不會起疑,陛下和皇后娘娘,會不會起疑?”

太子被楊安說得一愣一愣的,本來還因為想到這樣的主意而沾沾自喜,可聽楊安這麼一說,簡直一無是處。

“少師大人,您未免太小心了,”太子還是抱著一絲僥倖,“不過是一頓家宴罷了。”

“太子殿下要知道,人無傷虎心,虎有傷人意。”楊安見太子一時理解不了,只得耐心說明利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如果換成楊安處在太子的位置上,沒有歷史可以借鑑,他也不可能想到這其中的危險。

“太子殿下有沒有想過,”楊安臉色凝重,

“萬一晉王在赴宴途中,又或者是在東宮的家宴上,出了意外受到傷害,太子殿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到時候,其他大臣們會怎樣看您?”楊安看向太子,

“您的父皇和母后,會不會懷疑,太子殿下是因為嫉妒晉王立下大功,所以要加害於他?”

“就算本宮嫉妒晉王,”太子忍不住打斷楊安的話,“也不會蠢到把晉王請到東宮,然後再謀害他吧?”

“太子殿下怎麼想並不重要,”楊安搖搖頭,“關鍵在於陛下和皇后娘娘怎麼想。”

“一旦晉王在東宮的家宴上出了意外,陛下和皇后娘娘一定會認為您因妒生恨,有意謀害晉王。”

“少師會不會言重了?”太子仍然不太相信,

“如果真的發生此事,本宮相信父皇,一定會派人查明真相,還本宮一個清白。”

楊安苦笑,太子還是把事情考慮得太簡單了。

他只得進一步給太子詳細分析利害。

家醜不可外揚,普通老百姓都懂,更別提皇上了。

皇宮內發生的不好的事情,皇上一般都會封鎖訊息,避免流傳民間。

怎麼封鎖訊息?通常是當做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很少會派人去查出真相,就算要查,也是暗中查訪。查出結果後,也是暗中處理,越少人知道越好。

晉王一旦在東宮家宴上出事,不論是楊廣有意要陷害太子,還是太子要謀害楊廣,隋文帝顧及皇家顏面,都不會去查。

但是太子的嫌疑更大,理由如下:

其一太子和晉王一向不和,突然邀請晉王赴宴,一定是別有用心;

其二晉王剛剛立下戰功,太子因嫉生恨,有謀害動機;

其三晉王是在東宮出事,最大的嫌疑便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