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八極門除了鍛煉排打功夫,還用‘哼哈’二音擤氣,震動內髒。太極作為三大內家拳之一,不知用什麼音節調養內髒?”

喻傾城交流起來,句句都能夠說到點子上。“內家拳”三個字,定義由來不一,大致的說法是不善養氣者為外,善於養氣者為內。但對於比武搏鬥的拳師來說,外家一般就是指的橫練功夫,重筋骨;內家專注內髒的調養,重吐納。總體來說,八極拳偏於橫練,太極則是三大內家拳之一。

“太極沒有固定的音節,是用呼吸法調養內髒。我們這派除了呼吸法,還用藥酒配合。”陳遙香也沒有隱瞞什麼,聽喻傾城說到了調養內髒的原理,便知道她也是精通橫練功夫的。“不過我知道形意的發音口決,是用‘齊,開,挫,活’四個字。後來尚雲祥又增補了兩個音節:‘嗯,囑’。不過要練起來,很難掌握到發音的竅門,不能隨便嘗試。”

“的確如此。”筋骨的排打功夫,只要掌握了方法,人人都可以循序漸進。比如用綠豆和鐵砂做成小砂袋,拍打全身上下,這就是八極門的排打,但內髒是絕對不能用拍打來強健的。所以內髒鍛煉的方法,初步的多為呼吸,用各種姿勢調整呼吸的位置,如瑜伽就是一門深奧的吐吶學術。

更進一步的方法,就是依靠震動。

所謂內髒的震動,大多和發音有關,因為發音代表著震動的頻率。早在漢代,黃鐘公就發明過音樂療法,用尺片的震動治療內疾,古代稱這種音律為“工尺律”,即能欣賞,還能強身,一直流傳到民國。這種尺子的長度大概在二十三厘米左右,發出的音律和國際音標居然是對等的。

而沒有這個條件,就得依靠人體自身的發音。

形意的發音,喻傾城在《形意敘真》中也讀到過,《中國京劇名伶傳奇》中同樣有記載。京劇大師尚小雲就是武林高手,介紹過“齊開挫活”四字真言,不過普通人卻不能隨便練習。於是尚小雲風趣的把“齊開挫活”改成了“雞鴨魚肉”,變成了一種溫養的吐納法,成為了梨園行的一段趣事。

喻傾城沒有想到陳遙香倒是知道得更多。因為陳遙香在臺灣,肯定拜訪過許多前輩,不比在大陸難以見到真傳。

“一般練過拳的人,都知道出拳要呼吸的配合。出氣的時候出拳就有勁,吸氣的時候出拳就沒有力氣。就是普通人使勁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喊出來。”

“但形意的六字真言,並不是用聲帶發出的,而是在呼吸間吐出的‘虛音’。根據吐字的順序不同,配合拳架子牽引呼吸,震動內髒,就能夠達到養生的目的。俗話說的‘拳從口出’,也就是這個道理。只是真正系統的發音,是經過長期演練而形成的。”

喻傾城聽著陳遙香的講述,結合著自己練習的“哼哈”二音,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比如形意虎形,出招時喉嚨裡虛出“挫活齊開”的順序,吐吶之間能夠牽引到腹股,甚至大小腸子,手上的暗勁更是牽引到毛孔細微的呼吸,只要拳架子周正,能夠打出虎吼一樣的聲音。

如果用“開挫活齊”這個順序打蛇形,牽動肺部和腰腎,拳勁的聲音就真如蛇一樣。這個功夫喻傾城是在張信隆的身上領教過的,當真雙手如蛇頭,以假成真,神乎其神。

不過形意的暗勁,更要師父手把手的教,什麼姿勢出什麼動作,配合什麼樣的吐納,半點錯不得。虎形有虎形的發音和拳架子,蛇形有蛇形的發音和拳架子,要是練錯了,一個不好就會扭傷內髒。普通人如果買個光碟,想自學成才,十有八九會練出毛病。

就連民國的武術家,很多都在晚年腹瀉拉血,最後猝死。這也是尚雲祥指出“嗯囑”兩個音節,要被刪去的原因。因為這兩個音節牽連胸膜和腎水,普通人念多了拉稀,一個把握不好就是暴死,所以後來的尚小雲只用前四個音節,最後又作出了修改,變成了一種溫養的吐吶法了。

喻傾城和陳遙香一同住了一個星期,只感覺意猶未盡。這次的出行,可謂讓喻傾城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思維一下貫通了許多。

不過碼頭上的事情結束之後,終有一別;喻傾城告別了碼頭上的諶大人他們後,從澳門坐飛機直接先飛回了天津市。

此時,吳超凡他們都在老陰的家裡,雖然喻傾城在澳門比武的事情是個秘密,但這些人是知道一點內幕的。

喻傾城見到大家之後,只說了一句話。

“老陰的仇報了。”

……

入暑,香港新界。

一處豪華的會議室裡,正坐著一眾氣度不凡的人,定論著合同上碼頭的事宜。諶大人,霍老闆赫然就在其中;這些人都是各處碼頭的真正掌管者,對於道上的地盤都有著嚴格的劃分。而經過這次碼頭上的比武,汕頭碼頭的坐館已經易位,張信隆這個人也從亞洲四小龍中被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