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萬民請願

昭陽殿中。

皇帝召了林震,太子謝端因為呈報內閣免水患及幹旱州府賦稅的簡報也在昭陽殿,謝翊和謝靖是一道進宮請安,難得殿中各位皇子齊聚。

林震見了謝翊還有些訕訕。

他拱手道:“臣林震,見過景王殿下,忠王殿下。”

謝翊和謝靖點點頭,謝翊抬手示意他免禮。

皇帝處理完手裡的事情,受了景王和忠王的請安禮,看了一眼林震,伸手扶著福內監的手從龍椅上站起來。眾人自然跟上,來到偏殿。

史大學士遇刺,再到東海之戰,林震頂著半條人命一腦袋官司,倒是在京都沒事人一般地過了個年。

明眼人都知道他作為李不虞的副手往東海去了一趟便是將功折罪的意思,江南那邊的總督已換成他的副手,江南是鐵定回不去了。但既然陛下先前委以重任便是看重,史家已經沒什麼前途可言,林震卻正當壯年,史大學士沒有因此喪命,林震便有翻身的可能。

眼下年節,各部的事情都暫壓著等年後開朝,皇帝等著東海欽差來信,當然也想起林震的處置來。當時,林震受的罪責是貶官、半流放,前往北境守寧朔三年。

林震的事總該有個定論。

“開春後,護國公會帶著兵部新招的隊伍前往北境,一是送嫁,二是整訓新軍。”皇帝喝了一口熱茶,掀開眼子看著被賜座賜茶的林震,神色淡淡,但透著一股子淡淡的嫌棄,“有護國公在,你······倒是派不上用場了······”

言下之意,林震於北境成了“雞肋”。

一旁的太子忍不住偷笑,景王厚道只是聽著,忠王同為行伍之人與他交換了一個眼神,聳了聳肩。

林震倒也從容,放下茶杯,站起來拱手:“陛下所言甚是,臣粗笨莽撞之人何敢與國公爺相較,北境有國公爺鎮守便是千軍萬馬也得掂量掂量,臣實在是無用。”

皇帝聽出他的俏皮話,放下茶盞:“你也不用在朕這裡自降身價,朕當年既然封你總督便知道你有多少本事。”

林震拱手靜聽聖訓。

皇帝:“北境苦寒,又是偏遠之地,朕想了想你不如去守東海,如何?”

也在意料之中。

四境已平,江南有林震的副手頂著,昭和公主開春後便與北夏聯姻,又兼有護國公坐鎮。如今,只有東海還亂著,沒有主事的人,但無論撤藩與否,經此一遭,皇帝都不會放任東海全然只有東海勢力。

大盛派遣將領鎮守勢在必行。

最好的人選就是林震。

林震奉召而來時心中便大致有些計較,皇帝如此說便是已有決斷。

“臣謹遵陛下聖命,必恪盡職守,護衛東海。”

皇帝點點頭:“好,複朝之後內閣擬旨用印,便同護國公的隊伍一道開拔出城吧,朕親自去送。”

林震:“謝陛下隆恩。”

除去這件事,京都衛前些時日回報說東海王傷勢過重,只怕是撐不過今冬。大公主和東海王業已和離,東海王的生死如今可以說無關緊要,陛下說了,若是他死在京都也許他屍骨歸鄉,依禮安葬在東海的王陵。

這事兒在李不虞將要帶著洪恩離開的時候傳到牢獄中,是林震身邊的小將。

那小將一板一眼地轉達:“將軍說,打過一場也算是相識,東海王那狗東西的下場也該叫齊將軍知道,知道了開心一番也是不錯。”

說罷,他轉向李不虞,拱手:“太子妃,將軍命屬下帶的話就這些,屬下先告退了。”

李不虞點頭。

小將離去後,齊真靠在牆頭笑了,是非恩怨在皇權的決斷下顯得如此輕飄。但無論如何,他的目的已經達到,死了東海王,未來的東海便是換了天地。

李不虞在牢中已經待了快兩刻鐘,得了這訊息後便沖著還蹲在齊真面前的洪恩招手。

“我該走了。”

齊真摸了摸洪恩的腦袋,叮囑他:“殿下是好人,頂好的人,你要聽話。”

洪恩點點頭,眼眶又冒出淚來,百般不捨。

齊真將他扶起來,拍了拍他衣角上沾著的草屑:“傻小子,走吧······”

李不虞回頭看向不遠處等著的封劍,從他手上接過一個包裹遞給齊真,裡面是一件寬大的棉袍,還有兩本兵書:“欽差還沒回來,冬日漫漫,給你打發時光吧。”

齊真接過,笑著拱手:“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