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熬鷹本事

後世撰寫大盛史書,東海撤藩之紀要始於齊真軍中嘩變之日。

而東海藩王幾代更替,覆滅在本代東海王齊誠被京都衛護送到京都驛站的那一日。一同送去的還有大公主親筆,陛下加蓋玉璽和東海王印的和離書。

齊誠癱在床上,渾身上下動彈不得,不過是吊著一口氣。

京都衛姚恆將和離書展開給他看的時候,齊誠瞪大了眼睛,目眥欲裂。

是不甘或是別的什麼都不得而知。

陛下下旨,皇後諭令,東海王齊誠失德,許大公主與東海王和離。

大公主早年所出的玉秀郡主改齊姓為謝,依舊尊為郡主,公主還收養了尚在襁褓中的齊誠獨子,而她腹中的孩子也將隨她姓謝。

案子未結,但皇室儼然已經放棄齊誠。

出宮的時候,李不虞命人去給獄中的齊真傳個訊息。

然後就同謝端一道上了馬車,往護國公府去。

馬車上,李不虞看出謝端依舊心有不甘,但陛下金口玉言,齊真的罪目前也無任何可開脫的法子。想起偏殿中陛下的神情,還有那句“不留後患”,李不虞還是開了口。

“知正,想幫齊真減輕罪責可是因為我?”

謝端一愣,但很快撇清:“並不是。”

李不虞似乎料到他會這樣說,繼續道:“行伍之人不易,我有祖父和父親的庇護,齊真則不如。東海是人禍,他帶著弟兄們豁出性命卻只得一個不得善終的下場,我確實為之心酸······”

謝端握住他的手:“你如此,我亦然。”

“而且齊真的口供是我同書信一起送回京都的。”李不虞反握住他的手,道出心中擔憂,“自古將軍難好死,留名多是裹屍還。齊真是條漢子,我佩服,但陛下今日的話分毫無錯,是為君的考量,亦是為天下的考量。”

行伍可以有血勇之輩,治國卻不容悖逆之徒。

既交由國法,便當一視同仁。

謝端沉默。

李不虞繼續:“況且,你是儲君,是陛下之後天下主君。你這個太子不僅是父皇的期望,也當是父皇身邊最後一道防線。知正,你不該對齊真心軟。”

外面車鈴聲聲,新的積雪薄薄一層,在車輪碾壓下輕聲作響。

十幾息的沉默之後,謝端低頭認錯:“我知道的,今日是我一時動了心神,昏了頭。”

李不虞笑著摸了摸他的頭,堂堂太子殿下,也就在他面前才會露出這樣叫人心軟的神情。將人抱進懷裡,李不虞又想起今天早晨攔路的小鬼,壞心眼地捉弄謝端。

“不過,只怕東宮要多個會打攪你我的小家夥了,殿下可不要惱我~”

謝端:“那個孩子?”

李不虞:“嗯,若是齊真難逃一死,我總得信守承諾養到成年。那小家夥脾氣不好,像早上那樣的事只怕不會少,得好好教教。”

“什麼來歷?有名字嗎?”

“叫洪恩,不知是姓洪還是忘了自己的姓氏,總之是叫這個。齊真救了之後也查過這孩子的來歷,沒查到,捉他的人也已經死了,死無對證。”

謝端卻不擔心:“孤瞧著,太子妃拿出一半熬鷹的本事就夠了。”

李不虞笑道:“那若是我管不住,殿下可要幫忙~養孩子可累人了,屆時若是臣妾因操勞過度而年老色衰,殿下可不能另覓新歡~”

他話中逗趣,謝端聽了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半日的緊繃徹底煙消雲散。

國公府裡迎來久違的團圓,李信和李不虞父子二人已經整整三年沒有在府裡過年,或是李信不在,或是李不虞徵戰,一家人團聚的日子總是很少。

兒子平安歸來,方氏很高興,親自下廚做了幾道菜,一道是李信喜歡的燉牛尾,一道是李不虞愛吃的荷葉雞。

另一道捧到謝端面前,方氏溫柔道:“聽皇後娘娘說殿下愛喝鮮筍鴨湯,今日特意試了試,殿下嘗嘗。”

謝端沒想到還有他的,心頭一暖,笑道:“謝謝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