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賜婚聖旨(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章·賜婚聖旨
皇後娘娘剛用完午膳得知的訊息,險些從鳳輦上摔下來,在回青梧宮的路上遇到皇帝,夫妻倆相顧無言一時都不知道怎麼張口。
謝端是唯一的嫡出皇子,帝後唯一的孩子。
雖然後宮有所出皆以皇後為母,但親生的終歸還是不大一樣的。
加封太子在即,其實皇後在半年前就已經開始挑選太子妃,太子正妃乃是未來國母,家世人品,母族親眷都極為重要。人選要在皇後手中過一遍,再由陛下定奪,按照謝端的性子也必然要是他滿意的。
如今,人選才篩查過半,謝端突然自己請旨賜婚。
帝後在青梧宮偏殿坐下,遣散所有下人,也不許殿外的人站著。皇帝將今日的事從頭說了一遍,又將其中利弊,謝端的態度,還有他的想法都告訴了皇後。
長久的沉默之後,皇後只問了一句:“端兒他······他心悅李不虞嗎?”
皇帝沉嘆一聲:“恐怕是,從小到大,他便喜歡同李不虞玩。今日他為了叫朝臣百官都知道這訊息,故意當著眾人的面求指婚,對著我和機要大臣也是分毫不讓,他平日哪裡是這個張揚的性子。”
皇後步搖輕晃,抬手捂住了心口。
皇帝又道:“皇後,此事如此已是上策。北夏是想挑撥君臣,製造內亂,所以北夏公主才會鐵了心要嫁李不虞,不然直接將北夏公主送到宮中為妃也就罷了。”
和親之事本就是為國為民,那北夏如果真的是想嫁公主入大盛直接送進宮裡或者嫁皇子便可,但北夏點名李不虞,顯然是摸清了大盛皇室的門道。
正是因為知道一入宮門便掀不起什麼波瀾,才用了個“公主傾心”的幌子,從李家下手,可惜,北夏卻沒想到李不虞這個“將星”幹脆玩了一招釜底抽薪。
喝了一口茶,皇帝笑道:“也虧得知正同李不虞有商量有對策,皇家宮裡往後萬不能虧待薄待了他。”
這樁事情不單是皇室和英毅侯府兩家的事,還是邊軍與北夏乃至整個大盛安穩的事。皇後即便心中顧慮重重也無可奈何,送走皇帝後立馬吩咐貼身嬤嬤去宣召,召英毅侯夫人午後入宮覲見。
“要格外客氣些,路上勸慰著點兒,侯府這虧吃得太大,侯夫人不知要如何傷心呢。”
“是,奴婢記下了。”
英毅侯的世襲爵位是陛下親封,侯夫人也是有誥命在身,因著英毅侯常年在外徵戰,帝後體恤侯夫人持家不易教子辛勞,逢年過節都會召她進宮赴宴。皇後和她也算是舊相識,只是如今世事變化,再見面就是要做親家了。
其實,若侯府有位小姐,太子妃之位還真該落到他家。
可偏生······哎······
英毅侯夫婦也只得這個一個兒子,天賦異稟,文武雙全,如今卻為了國事不得不嫁入東宮。外面瞧著是太子妃,未來國母,身份尊貴,但英毅侯府至此絕後,不知背地裡要被人怎麼笑話。想著這些,皇後越發覺得今日需好好同侯夫人說說話。
青梧宮中,奴婢們急忙打掃庭院,翻找庫房,準備頂好的糕點和拔尖兒的插花。
“去取江南的龍井來,要最好的那一盒,取那套梅花黑陶的茶具,本宮要親自烹茶。”皇後檢視著殿中的一切,唯恐哪裡不夠周全怠慢了親家,這般陣仗青梧宮也是好久沒有了。
進了宮,侯夫人有嬤嬤引著進了正殿,剛行完禮,腦袋都還沒沾到地上皇後便免禮平身,讓嬤嬤扶起賜座。
沒有坐在正殿,而是去了偏殿中,皇後遣了下人便伸手去牽侯夫人,不許她推辭,兩人像尋常親家般平起平坐。皇後又親自斟了茶,嚇得侯夫人立馬起身要跪。
“莫跪,莫跪,今日召你進宮就是想同你自在說說話,切莫拘束。”
皇後見侯夫人神色還好,試探著提起了謝端和李不虞的婚事,在得知外面已經傳遍,京都百姓們還頗為看好之後,皇後的心才稍稍放下。
她溫聲道:“不虞是個好孩子,也是本宮同陛下看著長大的。此事,終歸是你們侯府吃虧,陛下也正為此煩惱,想著等英毅侯從北境回來再做打算。”
侯夫人立馬道:“為國盡忠是臣子本分,雖事發突然,但臣婦亦明白其中道理,娘娘此話倒是折煞侯爺與臣婦。”
“我知道你自來是個守禮的,英毅侯尚在邊境未歸,你莫要憂心,一切都有宮中和禮部打點。”皇後見她還是恪守本分,幹脆連“本宮”都省了,越發親和地同她說話,寬慰她。
就侯夫人進宮那麼點兒功夫,謝端便找準是時機從宮裡出來。
外面訊息都傳開了,謝端沒有再大張旗鼓地往英毅侯府去,只帶了兩個護衛,換了身尋常衣裳在侯府不遠處下了馬車,走著就去了。
旁人不識,守門小廝自然一樣就認出了,立馬引著往裡面去。
謝端到的時候李不虞正睡著,雖只一天,但他面色瞧著好了許多,汪院判又是紮針又是灌藥,好容易把人救回來了。
守在屋裡的是侯夫人身邊的一個丫鬟,還有李不虞的小廝,兩人見六皇子進門急忙要跪下請安。謝端唯恐他們動作大了驚擾李不虞好睡,示意他們噤聲,然後擺擺手讓他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