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幫共青城實現蔬菜自由(第2/3頁)
章節報錯
馬良玉:“你們鎮已經屬於農業開發集團下屬的一個分公司了,銷售業務會由開發集團的專業部門去做,當然,如果對公食堂自己上門來採購,那你們也是可以直接簽署合同的。”
卡巴諾夫:“好吧。”
馬良玉拍拍鎮長的肩:“卡巴哥,過不了兩年,你就會發現用這種方式種菜,比三千公頃耕地賺的更多。、
利茨尼鎮建立的時候,上級部門給的任務指標是讓他們開墾三千公頃耕地,然而實際上並沒有,他們只開發出了1100公頃,即便是這1100公頃的耕地,他們打理起來也頗為費力:雖然有農業機械,
但他們使用的5、60年代樣式的農機實在是太落後了。
馬良玉還發現一個很讓人惱火的問題,共青城能造2倍音速的戰鬥轟炸機;能造大型常規潛艇,但卻沒有農業機械比如聯合收割機的製造廠和大修廠,一切農機都是從蘇聯西邊萬裡迢迢運過來的,維
護修理也得由農莊鎮子自己動手。
而共青城周邊嗷嗷多的已開發或待開發的黑土地....
必須從國內調點人過來,搞搞這些産業,這樣整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農業及其附屬的2、3産業才能活起來。
到共青城之後,羅圭、馬良玉走訪了這兒的市民,知道他們冬天唯一不需要排隊搶的菜是土豆。
基本上他們一冬天有80的時候吃的是醃魚燒土豆、牛肉燒土豆、豬肉燒土豆。反正土豆是不變的,肉輪換著來。
其中過半數吃的是醃肉,因為新鮮肉在共青城也並不是敞開供應的。
在共青城,羅圭還發現這裡的自由市場比莫斯科的自由市場更”自由”,畢竟離莫斯科遠。
只是這裡的商品實在太匱乏,自由市場裡也沒啥可賣的。
“共青城應該像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那樣搞。“古比雪夫評價道。
哈巴羅夫斯克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首府,也是遠東的最大城市。(海參 崴屬於濱海邊疆區)
中國蘇聯遠東農業第一期合作就是圍繞哈巴羅夫斯克開發的,被中國農業開發區包圍在其中,這個城市的畫風漸漸就變了。
共青城是第二期涉及的城市,當然,共青城也有特殊的地方,這裡有蘇聯軍工的核心企業,但古比雪夫相信照哈巴羅夫斯克的模式搞下去,也能搞成另一個樣子。
羅圭:“所以,還是要解決這裡的幹部觀念問題不過我觀察過,這裡的蘇聯幹部分共青城市政府的幹部和飛機廠船廠的幹部,他們好像平時的表現不太一樣。”
古比雪夫:“是不太一樣, 共青城市政府的要比工廠的腐敗些。”
這話說出來,羅圭和古比雪夫都笑了。
古比雪夫在這片地方,和中國人做事情做了六七年,思維都有點”中國化”了。
蘇聯被派到邊疆區的人口只要有機會就“西逃”,寧可在西邊的大城市當黑戶也不想回來,這說明遠東這片地區的生活確實艱苦。
物資匱乏。就算有些商品買得到,也要付出比西邊大城市更多的錢才能拿到手,所以盡管在遠東的蘇聯職工有額外的工資補貼,比如共青城飛機廠的技工是月薪320盧布,而西邊同樣的技工工資是
240盧布,但在共青城生活仍舊比在西邊困苦得多。
除此之外,共青城的職工住房也相當破舊和緊張。米哈伊爾西蒙諾夫從成都來到這裡,看著工廠給他安排的住處,怎麼看都不順眼。
t101你們確信是一坨垃圾了 你們終於肯放棄了,對嗎’
。t101的總設計師不敢露臉,副總設計師,中央空氣流體動力研究所的研究員紮蓋諾夫回答道:“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我們確信這種氣動外形是很棒的,可材料問題和發動機問題讓它在實際試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