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世界四大核電國

從ogas郵件伺服器裡淘到的《列寧格勒核電站1號機組核洩漏事件的初步調查及自我情況說明》非常長,有50多頁。

其中的初步調查報告說了這次反應堆事故導致核洩漏的過程,“自我情況說明”其實算是核電站的辯解(甩鍋)說明,意思就是他們在操作過程中沒有違規。

有了這份郵件,在能源部、中核那邊足以針對此次核事故總結出若幹經驗教訓了。只是... .公開要不要公開以怎樣的形式公開

這由情報部門從專業的角度判斷和決定。

國安國的分析小組從報告文件中的拼寫錯誤語法結構判斷,這封電子郵件存在紙質版,是先寫成紙質報告再錄入到計算機中的。

除此之外,還透過文法習慣確定後面的“自我情況說明”是幾個人各自寫成然後再彙總的。

所以國安的結論是,出於保險起見,披露這份檔案全本仍然不妥,但直接將檔案中的事實披露出來是可以的。

披露事實這個工作就交給《中國能源報》。國務院安排了兩名核專家,讓他們閱讀了這份郵件的掐頭版,讓他們寫一篇長文, 以列寧格勒核電站事故為教訓,提醒所有核工業從業人員無論是國外

還是國內,都要注意民用核電站的安全問題。

文章寫出來之後一看,得分四期連載。《中國能源報》 中文版和英文版就這樣安排版面去了。

至1977年,中國已投入使用的和正在建設的核電站達到7個,這是前兩年電力緊張刺激起來的。

1976年中國電力工業發展速度極快,全年發電量達到6450億度,但是仍然有缺口。

發電量狂漲的同時用電量也在狂漲,就是這麼個情況。

正在建設的4座核電站均為中法合作研製的二代商用堆,預計1979~1980年各 自的第一臺機組並網發電, 而每座核電站的規劃是四臺反應堆+汽輪機組,360萬千瓦的發電量。

這就比葛洲壩的裝機容量還高,況且葛洲壩是水電站,有枯水期豐水期,同樣的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只有火電的70~80。

到1985年,4座核電站16座反應堆全部建成時,核電裝機容量佔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大概會達到5,雖然比例還是很少,但它補充的是缺煤的東南沿海的電力供應,這就省去了極其冗長的煤炭運輸過程,直接一步到位。

70年代是世界核電建設的高峰期。商用反應堆技術成熟加上石油危機的刺激,讓全世界都對能源安全産生了恐慌。

“世界石油將在五十年後枯竭”的說法從五十年代就傳出來了,到70年代人們越來越為此感到擔心。法國能源部甚至規劃了一個連煤炭都枯竭的未來,屆時法國的電力供應要全部由核電站負責。

此時的世界,在大建核電的國家主要是4個:美、蘇、中、法。人稱“核四幫會”。

法國正在一步步地朝全國核電化的目標進發,最終變成全世界核電佔比最高的國家。

蘇聯同時有5個核電站在開工建設。中國也有5座核電站在開工。美國自60年代起,全國都保持同時有3~5座核電站在建的速度。

中國的5座核電站除東南沿海海岸線的那4座之外,還有臺灣島上的一座核電站在建。

...

汕頭。

“”核電的屬性是‘金,因其採用金屬鈾裂變,不是金還能是什麼。”

“水電無疑屬水。火電無疑屬火。”

“劉道長,哇,你真了不起,居然知道核電是金屬鈾裂變!”

“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劉道長,那太陽能發電屬什麼 .

在鎮子裡,幾個收工在水龍頭變洗刷的民工與鎮子的劉道長”瞎扯聊天,竟然聊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與電力的關系。

民工問劉道長太陽能發電是什麼,還沒等劉道長回答,民工先鬨堂大笑起來。

劉道長:“笑什麼, 笑什麼!太陽能發電,它是土。”

民工: ”嘿!劉道長,這你就失算了,太陽能電池板雖然是非金屬的,不消耗自己來産生電力,它是受了太陽光的照射才産生電能,得算火電!

劉道長大笑一聲搖頭道:“小後生,火是化學反應産生的燃燒,太陽並非化學反應,是氫核聚變,氫非金屬,所以它只能算是土之力,所以我說太陽能發電發的是土電有錯嗎

彭士祿在一旁聽這幾個人鬥嘴聽了十幾分鐘,到這兒才大喝一聲:“馮前!聊天聊夠了吧”

穿著一身民工裝的馮前向四周看,看到彭士祿馬上站起來:“彭總師! ”

彭士祿:“愛國人那邊晚上有個趴,順便討論工程進度和技術問題,別在這兒吃民工食堂了,你換身衣服,然後歇會兒起去赴宴。”

清華工程物理系畢業又到法國學了3年核電的高階工程師馮前:“好,我這就走。”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