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曝光你們是為了你們10年後好點兒(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九十六章,曝光你們是為了你們10年後好點兒
(原型為列寧格勒核電站1號機組核洩漏事故,ot日夜)
5核輻射觀測機的資料簡直是嚇死人,北約從沒在波羅的海芬蘭灣讀出過這麼高的輻射數值。
去年這個時候蘇聯解決薩布林叛艦的時候炸毀了核戰鬥部的ssn14枚(蘇聯是這樣說的), 但在波羅的海上空根本就沒有輻射超標,只是美國駐列寧格勒領事館檢測到了不太高的放射性。
這樣的資料無非是兩個可能: 、蘇聯在列寧格勒西南方向進行了一次一大氣層核心試驗,還得是當量50萬噸以上的三相彈;二、列寧格勒核電站發生了核事故。
列寧格勒核電站就位於列寧格勒西偏南70公裡處的海邊。
這座核電站在1966年打地基,1973年12月號反應堆並網發電,1975年12月二號反應堆並網發電,三號、四號反應堆於1974年和1976年陸續開工。
四座反應堆都是一樣的型號: rbk1000沸水堆,這是蘇聯設計的自認為比較滿意的核電站用堆,最高發電功率100萬千瓦,日常運營通常在92.5萬千瓦運轉。
因為設計得比較成功,所以蘇聯60年代以後開工的好幾個核電站用的都是rbk1000:列寧格勒核電站;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和庫爾斯克核電站;立陶宛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以及剛剛開工
的斯摩稜斯克核電站。
這個rbk1000有個特點就是裝料特別多,反應堆堆芯是豐度1.82.6的鈾235燃料棒,總重量高達192噸。
..所以一旦炸起來也是香飄十裡。
3月3日晚上,北約上報五角大樓,五角大樓轉紐約告訴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隨即詢問蘇聯方面,你們的核電站是否出了事故
還沒等到回答,3月4日清晨,美軍再度從德國起飛一架rc135, 飛赴昨天檢測出大量放射性物質的海空區域探測。這次的探測結果有點意外也算是讓人欣慰:
該區域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比昨天削減了75!<101nove.135改變高度飛,又在芬蘭灣和芬蘭上空全部飛了一圈,確認輻射值是真的降低了,不是風向變化導致的測量誤差。不過,國際原子能機構那邊也等來了蘇聯方面的回應:
“沒有,我們的核電站什麼都沒發生。”
美國當然對蘇聯的說法表示懷疑,rc135不但能測輻射值還能收集空氣粉塵樣本,返回把樣本送回實驗室檢驗,也證明這是核電站洩露出來的物質而不是核爆産生的物質。
因此美國認為這應該是一次被蘇聯控制住了的核洩漏事故,但蘇聯不想對外公開。過了段時間美國間諜衛星過頂,就拍攝了組列寧格勒核電站的照片,在這組解析度不太高的照片中,列寧格勒核
電站兩座灰白色的水泥墩子 核反應堆安裝的底座和防護罩看上去都完好無損。
在北約和iaea猜測紛紛的時候,列寧格勒核電站以及蘇聯中型機械工業部剛剛經歷了讓他們腳軟的“驚魂二十四小時”。
列寧格勒核電站一號反應堆,確實漏了。
事情發生在日淩晨。 當時核電站計劃對2號反應堆的蒸汽輪機進行檢修,結果核電站中央控制室的操作員大手拽,把1號蒸汽輪機給停了。與之對接的1號反應堆也按程式迅速降
低熱功率,從執行時的近300萬千瓦降到10萬千瓦。
一個小時後維修組發現操作員停機給停錯了,生氣地要他們趕快改過來,否則過了淩晨天亮了,停機檢修時段就過了。
操作員頓時一陣手忙腳亂。為了盡快重啟、避免1號堆出現氙中毒,操作員用的是最快重啟模式,控制棒幾乎全部抽出堆芯,反應堆周圍的水溫和壓力也迅速回升,蒸汽輪機開始運轉發電。
然而這個時候反應堆已經有氙中毒症狀了...
這就導致1號堆功率上升的曲線非常玄幻,輸出達到80萬千瓦的時候嗖地一下跳到90萬千瓦,然後又嗖地 下跳到110萬千瓦,又在下一秒回落到107萬千瓦。操作組趕緊讓減速棒重新插回去 部
分,好讓反應堆冷靜一下。
操作員控制30個控制減速棒往裡插,然而減速棒插下去之後1號堆的反應不是被抑制住了而是有幾秒鐘變得更劇烈了!
功率瞬間增加到172萬千瓦,超標72。然後“崩”地聲,沸水蒸汽迴路的管子炸裂了。
有那麼幾個小時,列寧格勒核電站就是一柱白煙 (白汽)直上雲霄。由於rbk1000設計上的不完善,採用了有一些問題的通道陣列間距,它這時候出現了脫水效應,堆芯內的水産生大量高溫空
包,導致33個堆芯燃料棒損壞或脫落。
萬幸的是,這33根在反應堆裡松脫、東歪西倒的堆芯燃料棒沒有卡住減速棒,它還是能繼續往裡插。操作組咬著牙繼續硬抗,竟然把減速棒插到了底,鏈式反應基本被抑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