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和聶海勝身體狀況優良,鑒於這些情況,我們已經同意了航天員在落地4小時後出艙登陸的計劃。

雷鋒:“那就是淩晨兩點。

孫家棟:“準確的時間是淩晨兩點10分,楊利偉的腳踩上火星表面。

胡綿濤抬頭看看時間,現在是5月2日深夜11時15分。“到時候雷主席,還有錢老,都要和楊利偉、聶海勝通話。錢老準備好了吧”

胡綿濤是意味深長地問,錢學森也意味深長地回道:“切準備就緒。”

火星。烏託邦平原。

“吱”輕微的氣流聲。楊利偉站在減壓艙裡,這個小艙中的空氣正一點一點抽走、回收。

與阿波羅飛船不同,火星著陸器是增壓的。航天員在火星要呆很多天,晚上得回這兒睡覺。因此著陸器帶一個迷你的減壓艙,穿戴宇航服的航天員進入這個減壓艙,然後再下火星。

楊利偉感覺自己的手套鼓起來,蜷手指時要加更大的力氣才能讓手套也跟著動。這說明宇航服密封得很好,而且減壓艙中的空氣已經不多。

現在全世界都在轉播登陸火星的節目,雖然延時266秒,但.. .. .也還算是直播。

楊利偉:“那我下去了啊。”

在艙內值守的聶海勝:“你不會已經踩到地面了吧。”

楊利偉:“怎麼可能,踩到地面我會說另外的話。

楊利偉開始下樓梯。 步,兩步,三步,踩上了。

“我站在了火星上。”

....

”這是人類在地外行星第一次留下足跡,它代表著人類征服太空、征服宇宙的步伐又向前進了一步。 楊利偉同志,我向你表示祝賀。”

楊利偉:“謝謝主席!

北京指揮中心:“噢! !

全國各地:“噢! ! !”

淩晨兩點多,各個城市、各個小區的住宅裡竟然不約而同地發出歡呼,有的地方甚至還有人放煙花。這個五一黃金周出行的遊客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5,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大家都擔心出去住店

沒法好好看電視。

除了看電視,還有一些人在屋 頂之類的地方架設天文望遠鏡,雖然肯定看不見飛船,但能看清楚火星就行。

在楊利偉首登成功之後3小時,聶海勝也走下了“啟明”號,他是踏上火星地表的第二名人類。

第一天,兩人適應火星表面環境,嘗試在火星行走和做動作。

第二天,兩人步行到150米外的上升”飛船,在飛船周圍繞了兩圈,確認這艘回家用的飛船確實如計算機自檢所言,點毛病沒有。

第三天,楊利偉開始全國人民喜聞樂見的節目:種菜。

火星的土壤其實不能直接種菜,要水洗(去掉高氯酸鹽)、新增有機質新增氮磷鉀才行。這次楊利偉是端了個帶玻璃罩子的盆盆出去,在裡面有無土栽培的生菜。

所有電視臺所有攝像頭都對準了在伺候生菜的楊利偉。

聶海勝的任務是到80米外的天問一號,取出1980年落在這兒的探測器裡面攜帶的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的獲獎作品。

啟封今天的工作流程說明裝在塑膠套裡的一 張紙,聶海勝看見的不是列印的字跡,而是手寫的:

1、開啟探測器外蓋。

2、對照探測器內部結構及裝置佈置圖,檢查探測器內部是否有額外增添的外來物品。

3、如有不得對飛船之外的人和機構透露此事,包括北京、文昌的指揮中心。不得對外提及今日工作流程的文字內容。

4、如有外來物品,將其與作文信件一同帶走。

江三工

..

電動小工具旋開天問一號的外殼螺絲。雖然小紙條上江三工親手寫的流程說明實在過於震驚,但聶海勝的手點沒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