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蘇聯、腳踢中國”是洛杉磯時報的記者琢磨出來的話,白宮其實對此一直是否認的。

但是1987年伊始,農歷正月還沒過,裡根整的這的確是個大活。

因為現在的形勢看起來,中國gdp總量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

1986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4.4這數字有點低, 主要是在去年美國遭遇小通縮的緣故。從4.45萬億美元到4.65萬億美元。

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按人民幣計算是從10.32萬億人民幣漲到11.87萬億人民幣,經濟增長率15.1。

由於人民幣彙率從.11兌1美元,所以去年中國按美元計價的gdp是從2.94萬億美元漲到3.82萬億美元。

由於人民幣、日元、馬克對美元的彙率相繼上升,所以去年日本的gdp也達到了2.1萬億美元,聯邦德國是1.3萬億美元,但最讓揪心的還是中國,現在gdp已經達到美國的82。

如果算製造業總産值,1986年的中國已經是美國的1.1倍,小幅度超過了。

在最近的烏拉圭回合以及世界貿易組織成立談判中,中國宣稱自己是發展中國家。而在白宮眼裡,中國的産業結構涵蓋中高階到低端的所有領域,高技術産業負責收割利潤,中低端製造業負責重刷

國家經濟系統,並且還順便能在外貿市場上打壓其他國家。

、而中國認為, 息己是發展中國家這一定義是毫無疑問的。中國有10億多人口,到現在人均gdp也就3000多美元,而美國人均gdp已達到1.8萬美元;中國中西部農村和小城鎮地區還有大量的人口尚待

納入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東部地區的城市建設和不斷增加的社會福利系統鋪開也要佔用極大的財力,以容納不斷湧入城市的新移民,所以中國肯定是發展中國家。

但是美國的一些産業行業是真的有點急了。

中國自己怎麼發展我不管,但是華爾街的資本大量投到中國而不投美國,這讓美國的網際網路、半導體、微電子等産業非常難受。

自1984年江三工的國家資訊高速公路講話之後,“網際網路以及由網際網路帶動的半導體産業是未來的經濟引擎基本已是各國經濟投資界的共識。

想要投資網際網路産業,選擇什麼專案當然是最有可能賺錢的專案。

這樣的專案哪裡最多中國最多。

“世界損耗率最低的光纖,生産裝置是長春製造的。長春生産的光纖廠成套裝置,最新型號的僅限於在中國境內設廠。”

“光纖廠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這叫做網際網路硬體産業。在網際網路軟體生態方面,中美之間的比較也如硬體産業。

“我們在中國投資的不是軍工廠,也不是把美國的違禁技術轉移出去,相反我們只要在中國開廠滿10年還可以獲得中國的i類和1i類管制專利授權,把這些專利帶回美國。我們還照章給美國財政部納

稅,你們沒有理由限制我們把手中的錢投給誰。

“這是違背經濟規律和公平原則的。政府的手伸得太長了。

華盛頓,國會大廈裡的辯論異常激烈。請來的兩個專家摩根財團的行政 總裁丹尼爾羅茲和美國電子工業協會秘書長史密斯楊格爾相互掐起來了。

丹尼爾羅茲對裡根的行政令猛烈開炮。楊格爾則反駁道:

“美國的高科技産業同樣在進行網際網路方面的研發和創新,而研發和創新需要投資才能轉化為專案。如果沒有足夠的投資,在實驗室裡自疊代是不可能的。‘

丹尼爾羅茲:“美國的網際網路産業也並非沒有獲得投資,實際上他們獲得的投資已經足夠多了。在去年的網際網路産業投資行為中,華爾街有60的資金投向了美國國內,只有2的投資去往中

專案

國。而據我所知,美國的電子半導體産業並非最先進的,網際網路的理念以及網際網路的技術領域也是一 樣。為什麼我要放著更先進的更有前途也更有盈利能力的專案不投,而去投那些次等的技術、次等的

楊格爾:“就算這些是次等技術和次等專案,只要有充足的投資,它們就能獲得發展,從次等技術變成一流技術!”

丹尼爾羅茲:“ 個正常的投資者不會放著一流技術的項 目不投而轉投次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