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闖過去、熬過去、沖過去,改變明天(第2/3頁)
章節報錯
“基礎數學最根本的動力是好奇心,而不是應用。我是一個基礎數學家, 我做研究時不會考慮應用,這不是我的工作,所以很重要的是,像我這樣的人能不能獲得相應的支援。”
“為什麼我要說‘相應的支援基礎數學的研究已經不是一個世紀以前的模樣了。那時候的數學家如果進行純理論的研究,只需要紙、筆和足夠聰明的頭腦。現在並非如此。基礎數學中心需要計算機,從pc到伺服器在內的很多計算機輔助數學家檢驗他的理論。還需要組建團隊,團隊成員協助數學家解決旁支問題,這樣同時也是對團隊中的年輕助手的歷練。這些計算機和團隊召集起來之後,你就需要
一棟樓。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蘇聯的基礎數學在六十和七十年代曾經站在世界之巔,到了八十年代,基礎數學研究的水平和廣度有一一些跌落。 我們的數學家獲得的支援少了。”
“當然,正如我剛才說的,我的家鄉在這裡,我的母校在這裡,因此我非常樂意為母校的基礎數學研究的重振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裡我很高興地看到,蘇聯,包括莫斯科市,越來越有‘中國味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相信莫斯科國立大學會重新把基礎數學的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前列的。”
....
正如德林菲爾德所說,現在的蘇聯,尤其是俄羅斯、哈薩克,逐漸有點像中國了。
烏拉爾以東的人口向歐洲部分集中,以前刻意分散的偏遠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經濟特區則在全蘇聯範圍內吸收人才和企業。
壞訊息:現在一顆核彈砸下來會多炸死好多人。
好訊息:沒有幾百萬幾千萬強制流徙的人整日的咬牙切齒琢磨怎麼搞死蘇聯。
城市裡亂糟糟的,各種地攤、小商鋪、農貿市場到處都是,街道兩旁的攤位能把人行道佔掉 半。
每天淩晨四五點,郊區農莊的小卡車小拖車拖拉機鬼魅一般出現在城市街頭,把農莊的農産品分發到各個農貿市場,或者是農莊的自營店。
淩晨四五點出現在城市裡,那不得半夜兩三點就起來摘菜啊
有的農莊還真就是這樣。
說起來也奇怪,以前這些蘇聯的“農業工人”下午五點一到就撒y子往回趕,五點十分農機入庫。現在要麼是早上兩三點在大棚裡摘菜,要麼是晚上八九點把第二天的菜摘好,打包裝車,第二天直接送
走
單一工業的偏遠小城市有很多消失了,或者從幾萬人的小城變成一千多人的市鎮。
有鐵鏽和廢墟,也有從廢墟上長出來的新肉。經濟特區是新肉最集中的地區,但非經濟特區的城市也開始長出新芽。
當然食品券依舊存在,蘇聯的下崗工人到1993年還有不少沒吸收完畢。
1989年,按照”朱式統計法’統計出來的,蘇聯無正式工作的城市人口占比高達37。這叫做”朱式失業率”。
到1993年初,四年過去,這個比例降低到17。
總之,雖然複蘇得比較緩慢,但蘇聯確實是在向上走了。
在德林菲爾德回莫斯科大學訪問時,蘇聯改革督察組總督察朱鎔礎也在莫斯科,在蘇聯聯盟院對過去一年以及休克以來的蘇聯改革情況做演講。
“我感到滿意的是,在中蘇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奮鬥下,蘇聯經濟站穩了腳跟,前四年的困難挺過去了,這是很不容易的。
“我的任期是到1995年12月。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今後的兩年時間,是蘇聯改革最艱難、最危險, 也是可預期成就最大、對蘇聯的改變最明顯的兩年。我們不能因為目前的一點小成就就掉以輕心。
行百裡者半九十,如果我們不能堅持到底,今後二十年都要為此而後悔。
“五年前, 我受邀前來蘇聯,督促和指導蘇聯的體制改革,當時我就感到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怕辜負江主席也辜負蘇聯人民對我的期望。但是既然來了,我必須一往無前,義無反顧。不管前面是核
地雷,還是貧鈾甲,我們都要闖過去,穿過去。
....
“ 陣晴一陣雨全是考驗”
“一步步一天天的不斷改變”
“哭完了就學會珍惜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