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闖過去、熬過去、沖過去,改變明天

普林斯頓大學。

1993年6月24日。

40多名來自各個大學的頂尖數論專家、數學家,在普林斯頓數學會廳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當整數n>2時,關於x、y、 z的不定方程xn+yn=zn, 沒有正整數解。”

“37至40頁的與巖澤理論有關的證明已經更新,修正了那裡的一個致命錯誤。‘

“現在,費馬大猜想,已經可以叫做費馬大定理。‘

安德魯懷爾斯唸完論文的最後段,在坐的評審專家組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1637年,鬟國數學家皮埃爾費馬在閱讀丟番圖《算術》時,在第11卷第8命題旁寫了一段話:

“將一個立方數分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一個四次冪分成兩個四次幕之和,或者一般地將 個高於二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冪之和,這是不可能的。關於此,我確信我發現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的

空白處太小,寫不下。

費馬給全世界挖了個300多年的大坑。

現在這個坑被填上了。

全世界都在熱議費馬大定理被證明這件大新聞,同時也有人注意到了一件事:安德魯懷爾斯是1953年4月出生的,到明年也就是菲爾茲獎的頒獎年,他已經41歲了。

超過40歲就沒法獲得菲爾茲獎了。

現在數學界不少人猜想,菲爾茲獎的委員會可能會在1994年度的四個獲獎者之外,再頒發個”特別貢獻獎給安德魯懷爾斯。

菲爾茲獎的40歲限制條件讓不少數學家感到抓狂。當然一個數學家研究的黃金時期就是他的中青年,數學是個很吃腦力的活兒,但也有一些數學家是熬到五六十歲 才做出世界級的成就,這些大叔大爺就只能抱憾去領阿貝爾獎了。對了現在還沒設立阿貝爾獎呢。

從1936年設立菲爾茲獎到現在,中國其實也沒缺席。

有華裔獲得過菲爾茲獎,1982年的丘成桐,而且現在丘成桐的國籍是中國了。

有中國國籍的公民獲得過菲爾茲獎,1990年 弗拉基米爾德林菲爾德,烏克蘭出生的猶太人。

既是華人也是中國籍公民的菲爾茲獎得主呢

1970年。

陳最潤。

.....

研究工作。”

德林菲爾德15歲拿的i0金牌,24歲 在莫斯科國立大學拿到了力學與數學博士學位,但由於猶太血統以及籍貫問題(從烏 克蘭來的必須回烏克蘭工作),他無法留在莫斯科從事自己喜歡的基礎數學

難道去哈爾科夫算坦克上的螺帽和螺母的受力分析不去。德林菲爾德潤去了中國,在北大數學系任高階講師、副教授、30歲升正教授。

他獲獎的研究是在霍普夫代數的基礎上引進單李代數的量子形變概念,從而聯絡到楊巴克斯特方程,推進了後者的擴充套件研究。他的研究現在被稱為半霍普夫代數的”德林菲爾德模一理論”。

因為德林菲爾德的研究對楊巴克斯特方程的擴充套件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楊振寧從1986年起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任何場合爆吹德林菲爾德模一理論。有老楊做助力,德林菲爾德1990年拿菲爾茲獎也

算是沒啥懸念,而且是在唸獲獎名單時的第一個人。

“我是中國人,也是烏克蘭人,當然,還是蘇聯人。

1993年7月,德林菲爾德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莫斯科國立大學,在小廳做學術報告之前,先對數學系的師生發表了 段小演講。

“十幾年前,我離開莫斯科,去北京教數學,其實主要是在數學所做研究。到了中國我才瞭解到,中國大學的數學研究發展得很快,在那時候就已經在很多基礎數學的領域開展工作了。當時的北大校

長對我說,如果中國希望有更強大的應用數學,首先就要有強大的基礎數學,否則應用數學無法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