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嘛時候世界第-?現在就是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雖然 個46歲個45歲,但馬宗平身材精瘦、臉上皺紋斧劈刀削,韋樂輝則是油光滿面,凸起的小肚腩幾乎要把東柏林手工訂制的西服撐爆。
記者:“從全州的農村,到廣州的農民工,再到工程監理,再到民主德國的年度10佳職業經理人,韋叔您這二十多年的人生經歷簡直是傳奇一般。”
韋樂輝:“其實我這個人文化水平也不高,中專還是打工打了幾年才補的。我就是學外國人講話學得快,.叫...語言天賦好。在廣州和幾個南斯拉夫工程師混了幾個月,就會說他們的話了,還會說
各種方言,什麼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黑山。到了德國也是這樣,在工地混著混著,自己就一一口的德語了。
記者:“而且您還在德國娶了妻子。對了,您的妻子也到場了,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介紹一下”
萊娜:“我叫路易斯萊娜,大家好。”
韋樂輝:“萊娜的語言天賦一一般,我倆從認識開始,過了七八年她才會說中文。你不知道,八年前,我和她第一次回全州看我老爹的時候, 她 開口&039;hao, schiegervater, 我爹立刻就倒下了。”
記者:“萊娜, 您和韋樂輝是在東德認識的吧,你們是怎麼相識的
萊娜:“我父親去了羅斯托克經濟特區工作,接個月後,他寫信讓我和媽媽也過去,說那裡好得不得了。然而到了羅斯托克,這裡生活很舒服,但並沒有人給我安排工作,於是我和媽媽就開了一家很
小的快餐廳。有一天,一個中國人來餐廳用餐,吃了幾口就站起來,要求自己下廚..
韋樂輝:“酸菜不是這麼做的,豬腳也不是這麼做的,不能浪費食材嘛。”
記者:“所以你們就這樣認識了‘
韋樂輝:“啊對,這叫做跨國愛情。
記者:“羅 斯托克經濟特區的模式現在已經在向東德其他地區擴充套件了,你是特區成立不久就去羅斯托克發展的,那時候的羅斯托克怎麼樣和現在比有什麼差別 ”
韋樂輝:“羅斯托克剛開始的時候就是個小鎮,我到的時候那兒在修港口,蓋樓,有幾棟樓是我看著蓋起來的。樓蓋起來了,東德工人也就學會怎麼做事了。”
記者:“因為在工地對建築工藝和規範管得特別嚴,所以當時東德工人給你起了一個綽號
韋樂輝:“蓋世太保。不過這不是因為我管他們嚴,是因為我打跑了一個偷偷插入羅斯托克的史塔西。當然這本來就是史塔西違規的。
記者:“我之前和在東德經濟特區工作過的人打過交道,他們對東德的印象,正如你剛才說的,剛開始的時候東德人不怎麼會做事,就是很散漫。”
常住東德的。
韋樂輝:“沒有人天生就是散漫的啦,那是以前的統一社會黨亂搞, 大家沒心情做事。我們掰回來就好了。掰回來之後德國人還是很可以的,我在羅斯托克安的家,東德、中國兩頭跑,但是我家娃是
記者:“你的孩子今年多大了”
”9歲。我倆不在東德的時候,小韋德曼就由外婆外公帶著。現在小學三年級了,還入選了當地的少兒足球隊。
記者: ”只由外婆外公教育孩子嗎韋叔,你爸媽不去德國看看孫子嗎”
韋樂輝:“照片拿給我爹,我爹一看,黑頭發但是藍眼睛,才九歲就長到了一米四幾,這不是我孫子,不帶。”
萊娜:“雖然在德國上學,但韋德曼還是會說中文的。”
“吳水娃,你好,你是廣州的‘蜘蛛俠&039;,那,你是什麼時候到廣州打工的”
吳水娃:“我88年來廣州的,剛開始的時候在廣州大廈前面擦皮鞋。其實以前我不在廣州幹,那時候我在大同擦皮鞋,和我們一塊住的一個博士說,就算擦皮鞋也是去廣州好,後來我就來廣州了。在
擦皮鞋之前,我在大同挖煤。在挖煤之前,我在家裡種地。
記者:“剛才的馬叔剛打工的時候在碼頭扛包,你剛出來務工的時候在山西挖煤,都是特別累的工作呀。”
吳水娃:“我83年下煤礦,也和馬哥一樣,那時候覺得挖煤挺好的。
記者: ”的確,不管多累,收入還是比務農高多了。”
吳水娃:“不是,不是,是挖煤能喝甜水。什麼是甜水呢,就是不苦的......”
“啊喲,這位還是山西人呢,在廣州闖蕩的山西人。
嶺澳核電站的計算機工程師劉慈欣,上班時用工作機在網上刷來刷去,刷到這個《他們都老了嗎》廣州農民工30週年專題,看到吳水娃這兒,劉慈欣十分驚喜。
同事:“的確,挺少見。在廣州的農民工廣西、湖南的最多,再往北的地方出來的農民工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