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再向蘇聯提供120億人民幣(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54章,再向蘇聯提供120億人民幣
海南。
秦龍公司海口工廠。1988年2月。
6500噸的印尼貨輪”雅業33”號昨天在海口靠港,把秦龍公司的005號長徵10箭體從爪哇海運了回來,今天這節火箭重新送回了車間。
在工廠車間,長徵10的箭體經過大約20天的檢修翻新,耗用工時1850個,就可以重新出廠,和新造的火箭第2級、整流罩起送到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組裝起來再灌上燃料,就能再打上太空。
了
龍樂豪:“錢總,霍金星座10枚衛星已經全部發射完畢,8枚正星、2枚備用星,都是一次成功。長徵10到現在已經連續成功發射14次了,您看,是不是可以... .把天梭太空梭的發射任務挪過來
在海南自己的工廠裡,龍樂豪問錢學森。
錢學森:“你們還差今年的這兩次發射的技術總結報告。”
龍樂豪:“馬上就能寫完,到時候提交航天局,做專家審議。”
錢學森:“那就盡快提交。專家組審議的同時也是做決定,如果長徵10的14次發射都很順利,各個分系統執行良好,那麼是可以考慮的。”
龍樂豪”我們4枚長徵10的第一級, 去年發射了10次,屬於高頻發射,這都全部成功,可以說質量已經相當高了。如果還想增加點保險系數的話,我覺得可以用長徵10進行次天梭太空梭的無
人發射,確鑿沒有問題之後,再上航天員。
錢學森:“按一般規律,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你們有沒有做不回收的一次性發射的打算”
龍樂豪:“長徵10您在 研製的時候說應該能夠連續複用100次,我們現在還沒做到,...三批次生産型估計才能到100次的壽命,但現在的長徵10第一批次也能夠連續複用30次, 現在離到壽還早著
呢
錢學森:“按經濟效益最大化,確實應該是在發射了25次左右的時候才考慮承接不回收發射的任務,不過也不一定,如果現在恰好有20到24噸重的衛星或者航天器需要發射,你們應該也是願意承接的吧
龍樂豪:“那倒也是,訂單送上門來了我們當然拿著。是有這樣的大衛星”
錢學森:“是天宮3的二期延壽,現在上邊的航天員對現有的各艙體做了一次徹底檢查,說是量子艙還是別要了,所以可能要發射一個新的艙上去。”
龍樂豪:“那不錯,我也想試試看長徵10在不回收第一級的時候的極限運力是多少。 ”
錢學森:“樂豪,你們公司下一步有什麼打算我是說研發方面的。”
龍樂豪:“有,秦龍3方案,正等著你們評審然後賦予長徵系列編號呢。”
“這個方案我知道,其實就是第一級可複 用的長徵6對吧,或者說大號的長徵10。連發動機也一樣用長徵6上面的改進型。”
龍樂豪:“這個,因為長徵10是成功的,所以沿用它的思路,這是成功率最高、最穩妥的技術路線。”
....
1987年,中國進行了62次航天發射,其中秦龍的長徵 10發射了10次。
秦龍家公司的航天發射次數等於歐共體的2倍....
新的一年,長徵10在1月和2月初又來了兩連發,現在大家對長徵10已經習以為常了,對電視直播中火箭第一級叉開 支架緩緩落地的畫面也習以為常了。
至於下一步的研發計劃,龍樂豪搞的秦龍3方案相當成熟穩妥(保守),套路和長徵10基本一模一一樣。
直徑6.66米的長徵6不是裝7臺yf200發動機(實際推力205噸)嘛,就用這種yf200發動機的改進版,重新設計第一級的殼體, 直徑略增一點, 裝9臺發動機,全重大約1400噸,起飛推力1900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