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糧食是武器(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九十六章,糧食是武器
1985年。
農歷牛年。
建國36年,二戰及抗日戰爭勝利40週年。
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準海”號預定入列的年份。
羅納德裡根就任美國總統的第一一年。
1月20日的就職典禮上,裡根演說中倒是沒說ot中的演說詞”合眾國正面臨巨大的經濟困難””,因為現在是1985年而不是1981年...
在過去四年,也就是吉米卡特的第二個任期,美國對個人所得稅全面實行分期減稅,因為這事和民主黨共和黨無關,發現市場消費不振的時候常規操作就是減稅。
過去四年降低了貨幣的超發供應量,抑制了通脹。這也屬於“裡根幹得,吉米卡特也幹得”,本來就不是總統個人決定的,而是得聽美聯儲的。
所以現在,1985年的裡 根該講些啥呢
裡根講的第一點是 應對世界迅速發展的經濟體對美國産業構成的挑戰,調整美國産業的定位與結構,進一步推進金融自由化,推進軍隊技術轉為民用,以加強美國的産業競爭力”。
這世界迅速發展的經濟體沒有點名,反正大家都知道是誰。
第二點是“調解勞資矛盾,建立勞方、資方、政府的三方合作機制,使工會有序和健康發展,但對國家産生安全威脅的舉動必須得到制止。
沒錯,現在美國的勞資矛盾以及工會運動比原歷史位面激烈多了。
美國傳統製造業至今為止仍沒有明顯的衰退跡象。不僅軍事工業開工飽滿,訂單充裕,民用的製造業尤其是大型複雜裝備的製造業也非常繁榮。
裝備製造業的繁榮可認為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工業母機而帶動的。但另一反面,日本製造業也想分杯萸, 不斷地打價格戰。不但汽車在打價格戰,大型裝備也是日本也具有不錯的大
型裝備製造能力。
因此企業主不得不對工人工資斤斤計較。
這些在廠裡掄大錘的藍領們可比矽谷碼農彪悍多了(也是因為工資低多了),既有組織力又有執行力,還都是肌肉發達的大塊頭,當發現自己的工資增長趕不上通脹時,就果斷罷工。
在1984年,吉米卡特任期的最後年,美國全國的罷工次數比1980,這是一個很不尋 常的增長率。
裡根和他的班子也注意到了勞資矛盾這個是未來很可能爆雷的點,因此在就職演說中專門提了一段。
北京。
《中國將迎來11億人口日,生育率有所下降但新生人口仍非常龐大》
“根據1983年全國人口普查及1984年的抽查資料推算,1985年1月, 中國人口已達10.89億。根據人口增長的速度推算,中國將在1985年底、1986年 初達到11億人口。”
“當前中國人口約佔世界的22.7,而中國的耕地面積只佔世界的7.5。”
“中國用佔世界7.5的耕地,生産出了全世界20的糧食。中國人民透過自己辛勤的勞動,為全球提供了大量優質先進的工業品;而全球為中國人民提供了額外的足以讓10億多人民吃飽吃好的農産品。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工業能力與科技能力還將繼續向前邁進,我們買得起糧食。不過現在值得思慮的一一個問題是:全世界有那麼多的糧食賣嗎
.
在中國的報紙提出了這一令人深思的問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也發布了1984年的《世 界糧食及農業報告》。
聯合國糧農組織對去年世界農業和糧食形勢的評價是”有好有壞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