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納紮爾巴耶夫的崛起

蘇聯駐德叢集,科爾認為的兩德統最大的障礙。

是不是障礙另說,但1986年的駐德叢集的確是歐陸最強大的地面作戰集團。

蘇聯駐德集 群組建於1945年7月9日,由當時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構成,首任司令員朱可夫。歷經四十年的經營、調整,現在蘇聯駐德叢集下轄5個集團軍、1個航空集團軍,

叢集直屬部隊還有2個空降突擊旅、6個炮兵旅、6個地空導彈旅,以及8個地地導彈旅,總人數50萬人。

50萬人並不是歷史最高峰。在1948~1949年柏林危機期間,劃歸駐德叢集下轄的部隊達到了空前的290萬人。

駐德叢集編有7700輛坦克, 超過中國陸軍坦克總數。其中現役4500輛,庫存3200輛,裝備換裝優先順序全蘇軍最高。就在江三工和科爾談話時,駐德叢集接收的第1000輛t 80主戰坦克正由平板列車

運往駐德叢集的柏林近衛紅旗坦克11師。

除了龐大的軍力,駐德叢集還在東德擁有巨額的固定資産。整個叢集在東德設有770個軍事基地或軍營,3.6萬座建築物。駐德叢集有自己的工廠、基礎設施、附屬農場、軍官子弟學校、少年先鋒

營、療養院、商場和絡、軍官住宅、電視中心、各駐地的消費服務廠、各部隊的俱樂部、歌劇院、電影院,編制內還有歌劇團和舞蹈團,儼然是東德的國中之國。

這個龐大的重 兵叢集在戰時是突擊西歐或對西方的攻勢實施反突擊的巨矛,在和平時期則是保證東德呆在華約陣營內的巨型維穩力量。東德就那麼大點地方,設了770個軍事基地,可想而知,基本在

東德的公路上走不到半小時就能看見一座蘇軍軍營。

所以科爾認為,只要有駐德叢集在,東西德就不可能統。

而中國方面認為,關鍵的是蘇聯的態度。而蘇聯的態度又與北約在西歐的軍事力量部署分不開。

科爾說美蘇的駐軍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美國駐德軍隊現在才6.7萬人,加上英法的駐軍也不到13萬,而西德的國土面積比東德大得多。

江三

三工表示:美蘇英法在德國的駐軍都是為了防止納粹主義在德國複活,這是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裡面寫的盟國駐軍德國的理由,從來沒有哪部國際條約寫了美國駐軍西德是為了打蘇聯,蘇聯駐

軍東德是為了打西歐。

那現在東西德還有納粹殘餘嗎都沒有。所以為啥還不一齊撤軍呢是德國啤酒好喝嗎

江三工又說道,現在東西德都沒有納粹殘餘,但值得擔心的是駐軍駐得久了,外國駐軍在本國人面前晃來晃去,居民越來越煩,漸漸從煩轉為憤怒,最後部分本國的青年人因此而産生新納粹。如果最後發展成這樣,那就太讓人哭笑不得了。

科爾訪華的主要工作中德貿易、關稅、彙率這些都妥了,不過在中國期間,科爾突然被江三工灌了這個很燒腦的問題。不僅是科爾燒腦,整個聯邦德國估計都會為此燒腦。

其實燒腦不算壞事,蘇聯現在比聯邦德國麻煩得多。蘇聯現在是燒心。

7月四個加盟共和國首都進入緊急狀態,到8月中旬,仍有2個首都沒解除戒嚴。

唯一一個秩序轉好的地方是烏茲別克。塔什於示威的工人和棉農在8月初散去,莫斯科做出的決定是向烏茲別克的棉花産業繼續保持投入,包括每年十幾億盧布的補貼和糧食補償。派去塔什幹的幹部

明確講了,即使伍茲比克今後的棉花産量沒那麼高了,糧食補償也不會減少。

這雖然表面上看是讓烏茲別克繼續白嫖,但的確是.一個合理的行為,被過渡開墾的土地和被過度使用的水資源已讓很多地區無法種棉花,但這樣的耕地基本上也種不了小麥。你不給糧食,那棉農就

得逃荒去了。至於以後怎麼辦誰管得了這麼多,先把棉農喂飽再說。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在持續騷亂。8月10日,示威民眾沖進了共和國計委大樓,將那裡的ogas系統加盟共和國節點伺服器給砸壞了。一時間整個白俄羅斯的工廠企業接收不到指令,曠工甚至全廠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