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中國認可的統一路線圖才 能成功

蘇共宣佈提前召開二中全會的訊息之後,中央在武漢召開了一次小會。

參會的成員比較特殊,像是一次政治局常 委擴大會議,擴大參會的範圍包括了中央科技小組的成員,所以這是一次中央對科技 領域的工作會議也不太對。

參會的還包括主席、在上海的陳法和在四川的鄧主席。除此之外,李強其實也算“退休組”的成員,現在基本退出了科技小組的日常工作,他都80歲啦。

當然只有參會的人員知道這是一次什麼 會議。

自1949年以來,所有閱讀過未來檔案的還在世的中央以及科技小組的成員都來了。

開會地點選在武漢,也是因為主席這段時間在武漢休養,93歲的主席不挪窩,大家向主席集中。

這次會議沒有對外發公告。

....

北京。

“請問發言人,最近蘇聯宣佈推遲戈爾巴喬夫對中國的訪問,這已是三個月來戈爾巴喬夫預定的訪問中國的計劃第二次推遲了,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戈爾巴喬夫原計劃對中國進行一次工作訪問,討論蘇聯經濟體制調整以及企業改革的相關問題,這一行程因各種客觀原 因而推遲,在做出推遲決定後蘇方即刻與我外交部方面進行

溝通,我方表示理解。

“請問發言人,在最近莫斯科的遊行抗議中,有遊行民眾主張&039;中國派人來接管蘇聯經濟工作”,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價

對這個偏題且記者自由發揮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居然也從手中的一疊卡片中翻出了一張開始念, 看來是準備好了稿子:

“中方注意到了蘇聯多個城市發生的遊行示威活動,在這些遊行活動中,民眾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政治主張。中方認為,這些眾多的政治主張之間的地位是公平的,它們各自代表一定數 量的蘇聯民眾群

體,都應予以關注和重視。

發言人的意思是:在最近蘇聯各個城市的遊行示威活動中,舉的牌子上面提出的主張多了去了,“請中國接管蘇聯“只是其中之 ,不要把這個當作蘇聯人的主流意見。

要說街上打出的口號哪一種最多,其實是“蘇共下臺。在明斯克、阿拉木圖、列寧格勒、塔林都有人這樣喊。但即使有4個城市喊出了這種口號,它仍然不能算是此次遊行的多數意見,因為任何一個

城市裡面的遊行都是好幾撥人各自上街,在街頭能提出十幾種口號。

對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華盛頓時報》 的一篇文章稱之為“連任騷動”,意思是此次蘇聯全國上下怨氣沖天的原因是勃列日涅夫無限連任。

《洛杉磯時報》的評論員提出的是另種觀點,蘇聯人是“反差帶來的巨大的失落感”,即中國和蘇聯為同源同宗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個在往上走,一個停滯不前、不進則退。

蘇聯的改革派在二十七大之前強烈

持戈爾裡喬夫接替勃列舊涅夫擔任總書記,而保守派在推出自己的人選時卻遇到了找不出相同量級的人的尷尬,本來按正常, 應是戈爾巴喬夫擔任總書記並啟動

全面改革。

但現在卻成了勃列日涅夫監管下的束手束腳的改革,恐怕這其實等於不改革。

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的看法則是:蘇聯的問題是啟動了經濟改革,但又改不下去。

中央和科技小組在武漢的會議於8月2日結束,8月3日中央成員回到北京,科爾8月4日飛抵北京,對中國進行7天的國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