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你們在菲律賓的中程導彈還是留著吧

1983年5月14日。

蘇聯波蘭邊界。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西方83”正式結束。接著,閱兵式開始。

1300多輛坦克排列成方陣,在東歐平原接受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總參謀長奧爾加科夫的檢閱。在坦克之後是步兵戰車,步兵戰車之後是自行火炮,從空中俯瞰下去,如同地面被鋪上了鋼鐵的地

烏斯季諾夫在演習期間全程呆在“基輔”號航母上。“基輔” 號本來的母港在北方艦隊,為了配合”西方83”演習,它從摩爾曼斯克開到波羅的海,在演習中扮演“藍軍”。

“西方89;推演的是對西方來犯之敵的防禦反擊戰役。參加演習的部隊有13.5萬人的“紅軍”和16萬人的“藍軍”,其中藍軍由1萬波蘭軍隊組成。

在演習中蘇聯導演部讓3萬波蘭軍隊都放在藍方的第一一線, 也就是在蘇軍反擊階段承接第一撥坦克洪流的藍軍防守部隊,讓波蘭入感受感受蘇聯的裝甲拳頭。

1982年波蘭工人黨中央商討延長全國戒嚴期,黨的高層領導中贊同者是過半數的,但波蘭軍方將領大部分反對繼續全國軍管,這讓克格勃當時不得不出手幹涉會議,這件事也讓蘇聯感覺到波蘭人民

軍不一定可靠。

蘇聯甚至認為,未來某個時候如果波蘭反水了,那起關鍵作用的一定不是團結工會, 而是波蘭軍隊。這就是此次演習的另一個附帶目的:讓波蘭軍隊老實點。

在這個核彈當手榴彈扔的年代,“西方83”演習在全過程中模擬了141次戰術核打擊,當量最小的100噸,最高的1萬噸。其中包括藍軍在防禦中釋放的核彈頭,也包括紅軍在進攻中對敵空軍基地和交

通樞紐發動的核打擊。

蘇軍的反擊戰役幾乎都是在核打擊背景下進行的,蘇軍坦克在沖擊過程中乘員全程不下車,步兵身穿三防服裝下車作戰,防化洗消部隊伴隨裝甲部隊同步推進,沖出核汙染區,防化兵建立洗消站,

把坦克上上下下沖洗幹淨,坦克乘員組這才從車裡出來。

在核背景下,導演部設定蘇軍的反擊部隊會有30的損失率,最後是大約900輛主戰坦克出現在進攻戰場。第一進攻梯隊率先撕開寬10公裡、 深5公裡的突破口,緊隨其後的主力叢集一擁而上,從突

破口湧入藍軍防區。這個防區就是在波蘭境內。

緊接著,蘇軍主力叢集在米24武裝直升機、米格27戰鬥轟炸機的支援下,在藍軍防線的後方大範圍機動,攻佔一座交通樞紐城鎮和一座機場,地面裝甲部隊的推進演練結束。

透過演習,蘇軍總參謀長奧爾加科夫驗證了它的核打擊背景合成作戰的構想。在演習中蘇軍快速叢集在透過戰術核武器形成的沾染區時,坦克和步兵戰車只需在沾染區中呆最多2個小時,在進行充分

的防核保護措施後,在沾染區中的蘇軍坦克、

步兵戰車損失

夫率

1到105

白俄羅斯明斯克則是空降兵的演習場。明斯克郊外的一座機場被重設定為西德法蘭克福機場的格局,蘇軍近衛空降第7師在機場周圍實施空降並奪取機場,在奪取機場之後,蘇軍的米格27、伊爾76

立即降落在這座機場上,以演練奪取利用機場的可行性。

“5月6日~5月14日蘇軍在東歐的方面軍級進攻演習證明,北約在西歐的防禦體系並不牢靠。。

“在過去10年,蘇聯紅軍的實力在持續增強,而我們卻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