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這不是在縱容烏茲別克,而是團結(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十九章,這不是在縱容烏茲別克,而是團結
新疆。1981年1月。
阿克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1師)棉花基地。
1月的新疆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農1師的汽運公司80多輛載重卡車在阿克蘇站排隊等火車。
“隊長,隊長”
車隊隊長文海奇剛轉頭看,他後面那輛車的司機小陳就拉開副駕門鑽了進來: ”隊長,我來您這暖和暖和。”
文海奇:“為省那兩滴油,又把引擎關死了”
“可不麼,省一點是一點。”
文海奇:“你記得啊,半小時回去熱一熱車。“
“哎。”
文海奇看看錶,車隊開到火車站才得到通知,要等的這列貨車入境就晚了,到站大概要晚四五個小時。“什麼烏茲別克的破聯運系統,就沒個譜。
小陳:“隊長,為什麼咱不等他們把貨卸下來堆好了,我們再開車來取呢貨物走鐵運不都可以這樣麼。
文海奇:“是烏茲別克的化肥,賣方囑咐了不要張揚,不要長期大量堆在公開場合,所以就只能偷偷摸摸地買,從火車卸下,馬上裝卡車裡。”
“這是為什麼呢。”
文海奇: ”這事兒簡單一兩句說不清楚,裡面水很深,但是水再深和我們也沒關系,上頭替我們做的決定, 什麼烏茲別克鳥茲別克,化肥來了就用就是。”
“也對,只要撒下去棉花能長就行。”
....
新疆並不是自古盛産棉花。1949年中國棉花産量45萬噸,新疆棉花産量1萬噸,只佔其中的2.1。
新疆的棉花種植興起是在建國後, 到1980年,新疆棉花産量已超過100萬噸,從和田、喀什、庫爾勒到北疆的瑪納斯、阿克蘇、烏蘇、石河子、博爾塔拉均有大片棉田分佈,其中阿克蘇又是新疆最
優質棉花的産區。
其實新疆棉花種植技術最早是師從蘇聯,在50年代從烏茲別克引進了優良棉種和現代棉花種植園規劃。大規模棉花種植不是什麼祖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而是工業化和近代管理理念的産物。
至1980年,雖然新疆棉花産量增長了百倍,突破100萬噸, 但和現在的烏茲別克共和國相比.. .新疆也只能自稱”小烏茲”。
但是新疆的棉花種植還有很大潛力,許多土地都具備種植棉花的條件,只是現在還未開墾出來。
(2021年新疆棉産量520萬噸,而烏茲別克蛻化到300萬噸出頭)
蘇聯那邊的烏茲別克老師,50年代教新疆人怎麼種棉花,現在又給新疆送便宜化肥。
這些都是烏茲別克共和國化肥廠生産的棉田專用複合肥,氮磷鉀配比剛好適合幹旱地區弱酸土質種植棉花的需求。當然這種複合肥現在國內也能生産,但烏茲別克化肥有一點壓倒了 國內生産的化
它便宜。
新疆各棉花基地拿到手的複合肥價格只有國內生産的化肥價格的7~8成。
這當然不是說烏茲別克的化肥廠技術特別先進,自動化程度高。實際上烏茲別克的化肥廠技術水準已經不如國內的一些新建化肥廠了。烏茲別克化肥便宜是因為這是烏茲別克的棉花種植聯合體私賣
出來的。
本來這些化肥是下發給種植聯合體,讓他們種棉花的時候用的。對於種植聯合體來說,這些化肥再轉賣出去,收多少貨款就賺多少錢,賣價與它們的生産成本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