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四國際大佬故地重遊(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申湖可太記得這個老外了,在他家住著住著,最後是兩眼冒綠光,到處找肉吃。
姚遠:“張叔, 我就是當年的警衛戰士。”
張申湖: ”啊,對對對,你我也記得。”
姚遠呢,當時的主要工作就是就極力阻止詹姆斯到處抓雞的行為。14年 前的國安戰士姚遠現在已經是姚科長了,差不多是頂替了吉科長的位置,現在是他作為地陪帶詹姆斯故地重遊。
中央經濟政策辦公室主任卓炯:“原來1966年你就是在這樣的村子體驗生活的啊。是夠苦的,現在看來牛呷村在四川也算相對較為落後的農村。
詹姆斯: “那三個月,每天白天辛苦的勞動,晚上是濕冷的小屋和潮濕的被子,面前擺著的是碗紅薯當中摻著一點米粒的食物,忍著胃中反酸的沖動,一勺一勺地把這些食物吃下去,嚥下第一勺紅
薯,我幾十年所積攢的一 切革命理論,一 切思想哲學、鬥爭路線,就都在那一 刻破碎消散了。在我的腦子裡只有一 個單詞:生存。除了生存還是生存,生存是宇宙間一切文明的最高法則。
卓炯:“您的這個比喻非常好,革命同樣也遵循這一 最高法則。
詹姆斯:“從牛呷村我看到的,過去的這十四年,這個村子完成了歐洲需要用一個世紀才能達到的變化。”
卓炯:”有一些變化是科技進步而自然賦予的變數,比如這個村子通電了,每個合作社至少有一部電話了,張申湖家買了電視機,歐洲的一一個農村從1800年起發展一個世紀,大概也不會有電話和電視
機。但是有一些變化, 能在14年之內完成,確實是非常快的。比如張申湖家蓋了新房子,這座兩層的火磚水泥房是他家攢了4年的錢才蓋起來的,這就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張申湖:“我說明一哈,讀大學的兒子往家寄錢補貼家用了,寄了兩千五,加上我攢的500,於是就蓋起了這棟房子。”
卓炯: ...總之,自己賺自己攢錢也好,讓兒子補貼從外地寄錢進來也好,這都是一樣的,牛呷村所擁有的資産在增長。 棟房屋是資産,拖拉機也是資産,電視機這種耐用消 費品是不是資産不好
說,但也至少可歸類為財富。我們過去十五年,讓農村居民的財富有了大幅度增長。
詹姆斯: “所謂的現代化,所謂的農村革命,其實最終農民們想要的就是這些。1966年我在這個村子居住的時候,我對村中的一幢房子很感興趣,它比別的房子更大,屋頂建得更有裝飾性。問村民為
什麼會這樣,他們說,這是村裡原先的地主住的地方。
“這位地主, 他的一個家庭在1949年前佔有了牛呷村45的土地,他是這個村子的超級富豪,可他的房子也不過是一幢更大的瓦屋。申湖家的新住宅比這位地主富豪的屋子好上幾倍,而這樣的新住宅
在牛呷村已經佔了總建築數的一半。
張申湖:“其實是四分之三的人都住在新房子裡面,很多老房子因為家裡人少了,實際上都空著的。
卓炯:“可以想象,如果我們過去三十年做的事僅僅是把地主從那幢大房子裡趕出來,和土地一樣予以沒收,全村每人在大房子裡劃兩三平方米作為各人的産權均分,或者幹脆一包炸藥把地主房子給
炸了,整個牛呷村過上了人人住泥巴屋的平等的生活,沒有人特殊化,可這樣農民會滿意嗎可能頭幾年基本滿意,但十年之後開始疑惑為什麼沒有人蓋得起新房子,二十年之後開始嘀咕這樣搞不對
路’,三十年之後如果還是住在泥巴屋和草屋裡,農民們便要趕我們下臺了。
詹姆斯:“在過去的14年裡,我去過一次蘇聯和東歐國家考察和旅遊。就我所考察的蘇聯幾個地方,其實在六十年代以後,社會基層的發展變化也有停滯的跡象。當然,蘇聯他的起點很高,或者說斯
大林和赫魯曉夫打下基礎之後,勃列日涅夫所接手的蘇聯起點很高,他們的農村地區即使你們經過了+幾年的快速發展,財富總量可能你們還是比不上他們.但是蘇聯缺乏發展和變化,人們就會感到疑
慮和失望。”
..
美國,紐約。
<101nove.fi派) 1972綱領運動秘書長拉雅杜娜葉夫斯卡婭拉著一張臉讀報紙, 這是詹姆斯開設了定期專欄的一份紐約報紙,詹姆斯在前往中國考察前,在他的專欄發了 篇特別文章,說自己去中國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者不應該成為考古學家,尤其不應該成為典籍鑽研型的考古學家。<101nove.an毛所說,過去十年是人類文明和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的十年,我們的事業有了新的發展,世界也有了新的變化。革命者必須應對新的變化,否則不但自己不能再領導革命,群眾還會將你
拋棄。
“研究中國才是找到革命新道路的關鍵所在。下週我將開啟我的第二次中國行..
杜娜葉夫斯卡婭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