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2月抵達火星。

螢火3將會降落在火星“烏託邦平原”南部。

根據中美蘇簽署的合作協議,如果螢火3這次成功了,接下來美國和蘇聯也會陸續向火星發射幾個帶探測車的無人探測器,對火星表面進行多點考察。

搞清楚火星地表(現在叫做火星地理)只是載人登陸這個宏偉計劃的第一步,接下來的二十年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1977年1月,美國的一個太空計劃也取得了突破美國的gps發射了第一枚實用版定位衛星。加上此前發射的4枚實驗版定位衛星,共在軌5枚。如果這枚實用版的衛星工作正常,美國接下來將會

用5~10年時間,發射24枚定位衛星入軌,組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拖到10年也是為了降低整個系統的研製費用。因為中國率先建成了北鬥系統(領先5年左右),所以美國在衛星導航這一一塊趕進度意義已經不大了,與其這樣不如慢慢地發射,節省成本。

北京,航天城。

“在火星計劃開始高密度發射大質量的無人飛船或載人飛船的時候,我們得用部分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發射它,否則打”飛船上天太貴了。”

龍樂豪陳述現在多國火星計劃”的最新方案進展。

雖然蘇聯剛剛有一一個火星探測器軟著陸,但載人登陸的“多國火星計劃”屬於ppt都還沒做完的狀態。各國都在調整自己的航天計劃,從運載火箭到航天器,整套工具都要做出調整。

錢學森:“單級入軌,我們在造了個原型之後暫時決定凍結了,這不大現實。第一級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屠守鍔你們小組做的測試好像不太成功”

屠守鍔:“做了4次著陸測試,失敗兩次,損失三臺90噸發動機。這證明瞭落葉飄式著陸難度太高,如果要讓第一級可重複使用 ,火箭的第一級必須是 平穩地勻速地降落到地面的。”

屠守鍔的小組做了一個縮微版的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第一級。 安裝1臺長徵4號使用的液氧煤油發動機,當然是經過特殊修改的,推力可在40~105之間調節,也就是標準推力90噸,最小持續推力36

噸,最大95噸。

問題是 . 這個縮微火箭第一級的主結構, 加上回收階段所用的一些燃料,總重只有15噸。

因此這枚縮微的驗證火箭在試

式飛時

發動機得啟動一會兒、停一會兒,然後再啟動。每當發動機啟動,火箭的推力比自重大,火箭會有向上的加速度;發動機停機,火箭就自由落體向下掉,兩個階

段交替,

這就是落

葉飄式的

飛行軌跡。

這種縮微火箭回收時最關鍵的一步是在離地面3~5米的地方,發動機最後次啟動、然後停機,然後火箭duang地一下,從距離地面1~2米的高度敦在降落場。

這樣會不會摔壞

龍樂豪的試驗證明:真的很容易摔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