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我不管,蘇聯的火箭就得是最大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26章,我不管,蘇聯的火箭就得是最大的
《地面上可以看到天宮空間站嗎在合適的時候肉眼都能看見!》
“近日,一場寒潮席捲 了華北。在氣溫驟降的同時,強西北風讓華北大部分地區上空連續數日萬裡無雲,晝夜能見度均為近幾年來的最好水準,特別適合天文觀測。
“天文愛好者可以用消費級天文望遠鏡甚至簡易光學鏡片組就觀察到木星衛星、土星光環、數個可視星系團,並且在佛曉和入夜時有可能看到天宮空間站。
“天宮3空間站是現在人類發射入軌的最大空間結構體,它的總質量已近150噸,全長55米,最大寬度70千米的圓形近地軌道,繞地球 周約需 1個半小時。”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研究院張帆錢告訴記者,在去年底,天宮3號更新了太陽能發電系統,新增的兩塊太陽能電池陣列讓天宮 3的反射面積更大,因此現在不僅可以用小型天文望遠鏡看到天
宮3,在晴朗的夜空中甚至可以用肉眼看到它。
艙體
“肉眼觀察天宮3空間的最佳時段是日出日落的前後,此時天宮3空間站能被太陽照射到,反光特別明顯。如果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對準觀察,則能觀察到天宮的各個
“不過, 要想用建議天文觀測器材看到天宮空間站的軌道位置,然後把天文觀測器材對準特定的天空區域。此外,天宮3空間站一個半小時繞地球一週,周因此當它出
現在視野中時,人們能發現它明顯在空中移動,因此天文觀測器材需要設定手動或者自動跟蹤,才能保證長時間持續觀察。
.1978年1月底,小年夜之前的兩三天,北方地區城裡的樓頂、近郊區,經常可見三五個一群、凍得哆哆嗦嗦的精神小夥。雖然他們一個個裹緊大衣和羽絨服,鼻尖耳朵凍得通紅,可人真的是精神,
找到一個空曠的地方,紮三腳架擺天文望遠鏡,有的看錶掐時間,有的調整望遠鏡,其中有的天文愛好者還帶了相機,把相機固定在天文望遠鏡目鏡端就能拍到天宮空間站。
噠。
根據報紙上的建議,傍晚和佛曉前是觀測天宮空間站的時段,而佛曉又比傍晚好一天空 更明朗,地面的光汙染也少。於是就苦了這些愛好天文或航天的青少年了,要在一天裡最冷 的時間段到戶外蹦
現在,中國、美蘇,以及全世界對航天的興趣又被提了起來,因為去年中美蘇三方的航天合作協議、對外公開的共同宣言,第一次明確地表示了 下一一個航天的大目標是載人登陸火星。
對於中國人來說,南極洲有空間站了,北極點去過了,珠穆朗瑪峰經常上;發射衛星不是事兒,空間站也建起來了;載人登月美國人做過了沒意思;所以還真就是載人登陸火星最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新聞比較漲熱度: 1月21日, 蘇聯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火星8號成功地在火星”阿拉伯臺地”軟著陸,並發回了組照片。在照片中火星鏽紅色的天空和荒涼的地表讓這個星球看起來像是地球的某處沙漠戈壁,這更讓人增加了對火星的好奇程度。
現在中美蘇都朝火星發射過探測器,美國和蘇聯發射得多,兩國各發射了七八枚火星探測器,中國發射了2枚。
這是中國的火星探測進行得較晚,一些粗略的觀測專案美蘇已經拿到了資料,中國就不必做了。中國的第一枚探測器是繞火衛星, 在1970年發射、1971年抵達, 在反推火箭減速之後泊入火星軌道,
成為一枚火星的極軌衛星。這枚探測器現在仍在工作。
第二枚探測器是火星著陸器,320公斤的著陸器在火星上發回了200多張照片,然後報廢。
當蘇聯公佈”火星8號”的照片之後,中國公佈了自己的第三枚火星探測器熒火3的發射計劃。
熒火3是
是人類向火星發射的質量最大的物體,比蘇聯的火星8號以及美國的海盜2號大得多。熒火3也是無人軟著陸,但它的功能的確更多:螢火3攜帶一 輛火星車,如果專案成功,這將是人類製造
的機器第一次在火星 表面巡視考察。
不過,螢火3的發射大概要到明年年中。目前已經確定的是螢火3重5~5.5噸,由軌道器、著陸器、探測車三部分組成,採用長徵6重型火箭加遠徵第三級發射升空,然後經過7~8個月的星際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