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怎麼奈及利亞的樹叢也開始說越南話了

東德統一社會黨在1977年底再度審視了 自己,盤點盤點東德現在的經濟是如何運營的。

東德是社會主義櫥窗, 為了讓東德在自己的西邊兄弟面前抬起頭來,蘇聯是給予了特殊補貼的。當波蘭工人和市民的食品供應時時缺貨,隔幾年還來一次漲價驚嚇的時候, 東德的食品供應相對較為

穩定,甚至好於蘇聯自己。

當然,食品的量是夠了,品質或者新鮮度之類的那肯定是“社會主義特色”,這個現在誰都改善不了。

蘇聯給了待遇,當然少不了提要求。作為經互會的成員,東德的工業生産約有45是與蘇聯、 波蘭、捷克相關聯的,也就是用經互會的外貿體系把東歐幾國綁在一起, 誰貿然提出分家過日子都沒法

過下去(看起來理論上是這樣)。

比如東德家大工廠,只生産製造業半成

或中

p間産品,必須運到白俄羅斯去才完成最終生産,而且這個生産任務是被經互會的協議和生産計劃定死了的,你每年都要交付這個數量的半成品。而東

德製造最終産品的工廠,所需的零件或者半成品一定會有一些來自蘇聯、波蘭或捷克,東德每年必須要收下這些半成品,少 噸都不行。

所有這些涉外工廠的生産計劃都不得隨意調整。

不過事情也有好的一面,畢竟東德還有55的製造業是可以自己獨立組織和調配的。當然不是用市場手段調整,而是用東德國家計委進行管理。

此前東德與中國所進行的外貿幾乎85來自東德自己能學握的製造業産能,不過因為生産彈性很差,能夠用來擴大外貿額的産能潛力比較有限。

在中國看來,這顯然是很不夠的;在統一社會黨內部則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現在東德的製造業已經很厲害了,你造我有多努力嗎為了出口商品換外彙,我工人都連續加班一一個月了!

另一種意見認為,東德製造業的效率與中國相比差得有點遠。

中國有幾波貿易代表團或工業合作代表團提過意見:東德所有的企業都沒有售前部門(計 劃經濟要什麼推銷), 80的企業沒有售後部門(賣出去貨了我為什麼要管),然而就是這樣,同等産能規

模的工廠,東德工廠的職工數比中國的還高43。

而中國自已還搖著頭說太差了,中國工廠的裝置、技術、制度等等方面還有待加強,進一步降低成本。

對於下一步怎麼走,統 社會黨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其實昂納克本身屬於保守派,但改革派的聲音實在是有點大。昂納克認為借鑒中國的制度會造成政治動蕩,放開企業也就等於放開職工,放開職工就等於放開社會,放開社會意味著東德有紅旗落地

的危險。改革派則認為繼續渾渾噩願跟著蘇聯恐怕不行,就連蘇聯自己現在是不是社會主義經濟一哥都要打個巨大的問號了 ,你東德跟著他混能有啥前途。

最後爭論的結果是,在不影響當前社會體系的前提下,盡量對生産關系進行調整。

是不是要借鑒中國這個問題先拋開不談,現在中國與東德的投資貿易往來已經讓東德嘗到了甜頭,尤其是人民幣貿易圈。

1977年上半年,東德與中國的貿易當中收了不少人民幣,東德嘗試著開始用人民幣在貿易圈子裡購物。

然後東德就買到了八千噸越南咖啡越南收人民幣, 而且越南産咖啡。

這八千噸咖啡一下就把東德1975年以來的咖啡危機給緩解了。德國人都超愛喝咖啡,雖然德國甚至整個歐洲一顆咖啡樹都沒有。

這個人民幣的“幣圈”好像還可以啊。

甚至奈及利亞主動找上門來了:你們要石油嗎我賣油可以收人民幣。

東德不要石油,蘇聯還是很夠意思的,德國工業運轉所需的石油蘇聯全包了。不過看了看貨,東德還是從奈及利亞買了三千噸可可豆。

德國人也愛巧克力,雖然全德國一顆可可樹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