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十月革命60週年(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18章,十月革命60週年
10月底,在市政環衛部”]和義務勞動的市民的努力下,整個莫斯科煥然一新,從裡到外都透著節日慶典的氣息。
紅色的土地。
在街道兩旁隨處可見飄揚的紅旗。在一些政府和黨政大樓前, 懸掛紅旗的旗杆整齊排列成行。在街道的十字路口、廣場,除了紅旗之外還常常能看見巨幅的列寧像,革命導師深邃的眼睛凝望著這片
從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市內的封閉式道路,剛一離開機場就看見一個飛跨公路的標語橋,上面掛著的字樣是:
[19171977,偉大十月革命60週年]
紅場歷時兩年的改造工程業已完工,在不拆除建築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改善了閱兵式的視覺效果。還有不到兩個星期,閱兵式就要在這裡舉行了。雖然每年的11月7日紅場都會舉行閱兵,但顯然,每逢
10週年的“大慶是需要額外準備的。
列寧墓依舊保持原樣。這座階梯金字塔狀建築,正面的階梯可站下幾十人,是每年11月7日紅場閱兵式的蘇共領導觀禮臺。
“不準帶包,不準帶相機。”
“參觀列寧墓不要票,但必須保持肅穆。”
“進入陵墓後請不要大聲交談,不要獻祭花束之外的物品。不要長時間停留。”
進入列寧墓的參觀者,在入口處除了接受衛兵和安檢人員的檢查,還有一名軍 官複讀機似的對參觀者宣讀注意事項。
今年是列寧墓落成47年。不過早在1924年列寧逝世後不久,他的遺體就被放置在木質紀念堂中供群眾參觀了。決定將列寧遺體永久儲存的是斯大林,這個決定的動機至今眾說紛紜,但列寧遺體的保
存過程既倉促又不夠完善,因為此前從未有儲存遺體並要求其容貌盡可能如生前一般的先例。
解剖學教授弗拉基米爾沃羅比約夫和生物化學家鮑裡斯茲巴爾斯基被調來成立一個儲存列寧遺體的實驗室。他們研發了種儲存遺體的配方,列寧的遺體被浸泡在近飽和醋酸鉀溶液當中,此外還使
用微注射器在全身身體組織注射上百處,讓防腐藥劑充分滲入。當浸泡結束後,還要將遺體置於甘油當中再度浸泡以改善面板色澤。
即使採取了這些措施,列寧的遺體仍舊需要定期修複,重新填充枯萎的身體組織,殺菌並擦除黴斑,檢查壽衣織物的腐蝕程度等。
1941年7月3日,“巴巴羅薩”行動之後第11天,列寧遺體緊急向東轉移,在秋明州臨時儲存了4年。這4年的儲存環境不佳,有傳聞透露列寧遺體的小腿小和部分左臂在秋明州受損腐爛而割掉了,代之
以假肢;甚至有”列寧遺體僅剩頭顱其他均已腐爛”的版本。不過實驗室官方的說法是列寧的遺體在秋明州僅左腳有 小片面板受損。
在1953~1961年,列寧墓裡還安防了斯大林的遺體。斯大林入住之後,蘇聯將列寧墓的巨型花崗岩石條上面刻著的“列寧”字樣抹除,刷成藍黑色的夜空。然而意味深長的是,每當初冬,霜降的日
子,早上這塊花崗巖巨石還是會以白霜的形態,隱隱顯現出”ehnh的字樣輪廓。
直到1960年,新的“列寧&斯大林”的石條才製作完成,替換掉舊石條,然後再過一年,斯大林的遺體被從列寧墓中移除。
中蘇進出口貿易公司貿易計劃處的馬科長參觀完列寧墓,從出口走回大街,就遇見了處裡的科員在那兒東張西望焦急地等待。
“馬科長,馬科長!我們的貨!在列寧格勒,出問題了!”
列寧格勒,集裝箱碼頭。
“貝塔科!貝塔科!開拖車的貝塔科!“
“原來你就是地下黑工會的頭領!”
碼頭上七八百人分成兩撥對峙,其中撥七八百人,另撥二十多人。在那二十多人當中,一個身穿藍褲子制服的中校軍官站在吉普車上,用大喇叭朝那七八百人喊話。
那七八百人都是這兒的碼頭工人,今天,他們罷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