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誰把碳奈米管給提前做出來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劑可以在火星就地取材。
1972年,由於中國也朝火星發射了枚探測器,加上美國把他們火星探測的資料共享了,國家航天局提出了一個更具想象力的方案:
在火星的南極或北極著陸。
新的探測情報證明火星兩極的白帽子是15水冰+85幹冰的混合物,有水、有二氧化碳,何不直接在火星上合成甲烷和液氧
這樣登陸火星的飛船連煤油都不用帶了。
“在火星極地著陸反推火箭會讓地表一塌糊塗的。”<101nove.nsa和nasa的專家連線。美方的專家希爾克斯提出了一一個問題:火星極地有幹冰、有水,確實可以就地取材,但根據現在觀測的資料,火星極地可能是一層幾米到十幾米的二氧化碳“雪”,再下面
是一個冰層。載人飛船沒法在雪窩裡著陸。
王永志:“我們在火星極地冰蓋的邊緣著陸。”
希爾克斯:“怎麼定位”
王永志:“我們有20年時間用各種繞火探測器選擇著陸場。定能找到一個理想地。點的。
希爾克斯:“在冰蓋邊緣;地面是堅硬的火星巖或砂礫;附近不遠處就有冰層;這就要對火星車的航程有要求了。
王永志:“如果冰層離著陸點1公裡,就考慮取冰的火星車能夠有1公裡往返的能量,2公裡就2公裡往返。蘇聯方面表示火星礦車交給他們研製。”
“我看交給澳大利亞研製最好。“希爾克斯嘀咕了一句。
澳大利亞最近推向市場的用於露天鐵礦的370噸巨型卡車很火。
王永志:“火星礦車不需要載重370噸,1噸可能都多了,我看次裝載一兩百公斤的冰就夠。”
火星礦車、遠徵飛船這些東西在1977年還有點遙遠,因此都還只是在圖紙上討論。現在sa特別迫切需要研製的是低成本運載入軌工具。
換句話說,就是可重複使用或者部分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
現在美國的運載入軌工具當然是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
雖然太空梭的執行費用賊貴賊貴,但你就說它是不是重複使用的吧。
美國計劃建造4架太空梭,輪番使用,搭建國際空間站,以及如果火星遠徵飛船是採用近地軌道組裝方式,太空梭也能幫得上忙。
中國現在的運載工具就是長徵系列。直徑3.4米的長徵4長4捆, 發射小型衛星的長徵5,直徑6.66米的長徵6, 以及準備替代長徵5的新代輕型火箭長徵7,這些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火箭。
雖然一次性使用的長徵6其實送載荷入軌的費用不比太空梭高多少,但中國還想做得再便宜一點。
“太空電梯行不行”
提這個想法的是燕山勤,航天材料研究室的。
錢學森:“你們把繩子搞出來了”
燕山勤:“我們在實驗室裡搞出了種奈米結構上的碳纖維材料,從理論上計算,它的抗拉強度極高,可以從地球同步軌道垂到地表。”
錢學森:“碳奈米管纖維 ! ”
燕山勤:“啊對對對,就是這個結構!碳奈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