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所以就讓中國擔負這麼沉重的義務?
章節報錯
第四章,所以就讓中國擔負這麼沉重的義務?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是一句舶來的俗語,thebesttietopantatreeistenyearsago,fooedbyno。但它就是挺適合現在的中國教育。”天津市北辰區。河北工業大學新校區建築工地。峨,現在它還叫河北工學院,但是新校區完工之後,它就是河北工業大學了。“江局長,這河北工學院升級成河北工業大學之後,它好像變成了萬金油啊。什麼都有一點,電子工業有點兒,機械工業有點兒,鋼鐵冶金有點兒,建築工程有點兒,化工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都有點
兒,對了,還有汽車工業。那,這學校以後定位是啥呢?
建築工程系副主任、北辰新區建設監督委員會委員楊威利問。“定位就是工業大學。要是他為哪一個門類的工業服務,應該說它都能覆蓋。河北工學院去年決定擴充,這是個很好的想法,現在落實,那我們就把它落實為第一所不侷限於某個工業行業和工業部門
的綜合性工業大學。
江三工回答楊威利的問題..為什麼江三工會從上海到河北,分管河北的工業與資訊化工作,這要從一個月前說起了。個月前,上電集團和上海市工業與資訊化局同時得到通知:上電集團的光刻機與晶片生産線部獨立成子公司。趁著現在子公司的大樓、機器還沒螺釘,子公司啟動北移計劃,未來的工廠和實驗室
落在河北,此外研發部門和總部在北京。
江局長接到電話的時候就已是中組部通知遷移具體事項了。不過他還是想搞清楚這項決策是為了什麼。回答是要把長三角、上海的企業運營經驗引入到華到北環渤海地區,讓全國三個大區相互融合,互相吸取經驗促進發展。
“北移從上電集團的角度來說是很公平的,公司還是上電的子公司,不過,習副總理,這個公司的遷移對上海當然是有影響的,別看它現在剛剛誕生,但這個行業以後的發展速度那麼快,而光刻機又是行業的龍頭。當然!北移不會影響到我們國家的行業領先態勢,上電很棒,河北也很棒,但是..……
“哎?差點忘了,你也很棒。”於是江三工就和光刻機部一起北移了。反正你和它都很棒。
新中國在十月迎來了20週年誕辰,金秋十月,人們回顧過去20年走過的路,每個人的感悟都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應該是共通的:努力奮鬥雖然很累,但這些付出換來的回報是值得的東北地區現在是標準的工業化地區,三個省巨大的國土面積、幾千萬人口,整體步入了工業社會。這裡的工業化不是“工業産值大於農業産值”的標準,而是工業人口大於農業人口:現在東北的城市化率按照第一標準戶籍)已達到47,第二標準常住)則是60。密集的鐵路、公路、輸油管線、通訊網路串起東北的大小城市,或者這些設施可以量化為工業資本。東北地區的工業資本量也已經達到了現今工業化國家的水平。在農村,東北擁有全國最高的農業機械化率,大型農場讓每個農場職員平均出産的糧食量達到了幾十噸甚至上百噸。現在的這一切成就,建設初期的艱苦打下了最紮實的基礎。在東北的冰天雪地,建設工人手裡誕生了一座又一座的工廠、橋梁、高樓、礦山,有的專案工期緊張,甚至建築工人們沒有時間給自已蓋
暖和的宿舍,人住在窩棚裡,建設的卻是20世紀中葉水平的大型汽車廠。
未來的東北發展又建立在現在的基礎上。長春誕生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福特式汽車工廠,但長春一汽能做得更多、更好。1968年,解放牌汽車正式停産,生産線調整之後,於1969年轉産各方面都全面提升的”新解放”。就在新解放投産之時,長春一汽更大的新廠區一一長春克萊斯勒載重卡車生産線開工。老解放生産線年産量4萬輛,轉産新解放時經改造達到了年産5萬輛。新的載重卡車生産線年産量12萬輛。長春一汽就是現在東北工業發展的縮影。邁出了第一步,就要邁出第二步,根本停不下來為什麼要停呢?在新興的資訊産業領域,還是長春,已悄悄建成了世界第一家光纖工廠,一共四個光纖拉制塔。
東北的精密機械、儀器製造行業在新産業領域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蔣築英覺得光刻機總成實驗室搬到河北也未嘗不可,其主要原因就是一一光刻機上的超精密零件有許多是在東北生産的。
北京,複興路與羊坊店路交彙口。地下20米。“軍事博物館站到了。請帶好隨身物品,順序下車。”人潮從地鐵車廂中湧出,軍事博物館地鐵站的站臺本就有很多人,車內的乘客擁擠著走出地鐵車廂,站臺的乘客列成一隊隊地往車廂裡進發。雖然地鐵1號線和2號線已開通半個月了,可這地鐵線路還是每天都爆滿,即使沒在上下班高峰也爆滿。大量北京市民不為上下班,就為了開開眼界而坐地鐵。在軍事博物館裡就能看到不少人,從左側的列車車廂裡出來,又到右側的站臺等回去的地鐵列車。地鐵運營部門也不知道市民們的這股子新鮮勁什麼時候過去,一個月?兩個月?一直到年底?一一想想來北京旅遊的旅客,今後可能到北京必須的參觀體驗專案也會有地鐵,運營部門的人就一陣頭大。北京地鐵,1號線和2號線於1969年10月1日同時開通。1號線基本沿著西長安街東長安街走向,大大的“一”字。二號線是個環線,和一號線有兩個交叉站。1965年,北京地鐵工程正式啟動。本看“交通為主、兼顧戰備“的原則,北京地鐵廣泛從國外掌來成熟的線路和站點設計,並且在設計、施工和運營裝置方面大量採用國際合作模式。在施工階段,曾有人疑慮地鐵由外國公司參與這裡說的外國是西方國家,聯邦德國),線路沒有保密性,會不會危及地鐵的戰備功能。鐵道部部長把一張衛星照片拍到桌子上給懷疑的人看。這還不是照相偵察衛星衛星,而是普通的國土資源普查衛星拍下的北京市區地圖,在地圖上,採用敬口明挖施工的1、2號線地鐵工地一覽無餘,線路從哪延伸到哪清清楚楚。北京是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但第二個開通地鐵的中國城市不會等上整整10年。天津地鐵1號線,現已進入除錯執行階段,正式通車時間預計是1970年6月上海地鐵通車時間1970年10月。沈陽地鐵計劃通車時間1971年6月。在北京地鐵裡頭,1、2號線投入運營的第一批地鐵列車是中國向聯邦德國購買的,與此同時,中國把西德的機車車輛廠請進來直接辦了一個合資地鐵車輛廠。
從這時候起,西德就知道中國的城市地鐵建設計劃有多龐大了。不只是地鐵運營所用的列車,其他的地鐵相關裝置中國都在瘋狂自研或是引進,盾構機也在自研一一這是要把整個地鐵産業鏈全部配齊的節奏。
“你看,這地鐵修得好吧,大家都喜歡。這麼多人坐,上下班又快又不堵車。”“修了地鐵,城市設施更加完善了,在這個城市裡的人,或者說公司,就有更好的環境,創造更大的價值。還可以讓城市更加緊湊。”“其他的基礎建設也都是同樣的道理,大家叮叮當當,把我們的國家修得越來越漂亮,進一步我們還可以把地球修得漂漂亮亮,總之一句話,把錢投在過日子上,大家就會越來越好過。”陳法、總理、錢學森此時就在軍事博物館,從四樓的窗戶向下看,不遠處的地鐵出站口熙熙,不斷有人群湧出或湧入。陳法出席完國慶慶典之後就去外地考察,考察期間蔣築英帶看公文包上北京,陳法從外地返回北京時,第三個公文包裡的資訊已初步整理出梗概了。對於錢學森、蔣築英提出的猜想“我們的科技進步是不是放緩了”,陳法的意見是一一慢就慢唄。總理:“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最大的戰略優勢。過去二十年,我們取得領先的工業領域,強力支撐了國內的建設,在國際貿易中獲利巨大,為我們國家的建設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因此我們現在持之以恆地保證對科技的投入,營建更有利的科研環境,目的就在於把科技領先的態勢一直持續下去。發展科技,本身是沒有問題的,非常有必要。
陳法:“可是,讓科技領先二十年是領先,科技領先五年七年也是領先。從戰略壓制,啊不,戰略優勢來說,這倆的效果是差不多的。還有,”“別的國家也不是原地不動的,我們不應該用刻舟求劍的思維去看。科技領先,外國在後頭追趕,我們在前頭領跑,五年的差距差不多就是合理的追趕所需的時間。還有,如果我們一下子把什麼黑科
<101nove.hua地一下竄出去老遠,外國人也照樣會追趕,而且把科技差距從20年縮小到幾年,比趕超我們要容易。
“到最後就是,我們的科技領先原來的那個世界20年,美國呢,領先原來的那個世界15年,中美差距還是5年。還有,”陳法連著說了好幾個還有。“還有,第二和第三個公文包,我們算是拿到了今後50年科技發展的成果,如果我們一點一點省著用,可以讓中國在今後大約四十年,一直保持和外國一個身位的領先態勢,吃科技紅利。如果我們把
黑科技放得太快,刺激了全世界,三十年,二十年,用完了,這樣到2000年左右,我們達到了那個世界2022年的科技水平,其他國家達到了2017年的水平...我們就沒有未來檔案的啟發了,怎麼辦?
陳法的”吃科技紅利”觀點讓總理也陷入了沉思。錢學森:“拿到第三個公文包之後,蔣築英發現了科技發展速度的奇怪現象,我們就開始瑞摩這個神秘的文明傳遞公文包的目的。瑞摩的結果是,大家覺得第三個公文包的出現,還是因為科技發展速
度或者科技發展水平。
陳法:“我剛才也在思考。這裡所說的科技發展水平,應該就不是中國了,是全世界。”錢學森:“對。未來的科技發展水平變慢了,或者說卡殼了,所以,我們的世界大概因此而出了什麼問題。”陳法:“所以就讓中國擔負這麼沉重的義務?喉!錢用來搞搞基建,修公路鐵路,地鐵立交橋,再蓋上一片一片的房子,大家都住進寬敞的樓房,這多好。基建搞得差不多了還可以把資金投點別的
嘛,你看咱們國家隊這次沖擊1970年世界盃又是基本上沒戲了。搞搞足球老百姓們都能樂呵好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