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瓦西裡?米同志,您不太懂政治
章節報錯
第117章,瓦西裡米同志,您不太懂政治
“所以,你們所設想的不是一個光刻機的配套軟體,而是在預測,不,是在勾畫未來中國資訊産業的生態圈?我可以這麼理解嗎,蔣築英?”蔣築英和李三立把跳槽的事情談妥之後,兩人才去找李強,李強聽懂了蔣築英的腦洞從eda發散到晶片代工,最終指向的不就是晶片産業乃至整個資訊産業的生態圈嗎?這野心不小哇。李強當時就激動得咕嚕灌了一大口可樂。李三立:“我是早幾年前就在想,將來我們的計算機産業會是什麼模式?蔣築英琢磨的點子和我的碰撞在了一起,於是就産生了一大串的成果。”蔣築英:“一開始我只是想做一個eda軟體,整個生態圈的設想是李三立聽懂了我關於eda的設想之後發散出來的。李博士可真是個寶藏,我來北京請他真是來對了。”李強:“不錯不錯。現在呢,工業系統,特別是電子工業系統,在前沿領域的科研是越來越行了,…本來就該這樣,這麼多高學歷的精英聚集在一起,上級部門又充分地給你們科研自主權和自由思考
的空間,不可能不出成果。但是前沿技術能闖的人多,像你們兩位這樣從行業高度思考、探索的人還沒那麼多。
李三立:“算是我連年耳自染而自然産生的吧。北電上電,我們幾個電子集團就是全球産業中最的先進不是相對蘇聯先進一點,而是我們相對美國也先進一點。在這裡接受前沿技術和先進的計算機理念,甚至還有先進的産業運營思路,於是我們腦子裡誕生的所有想法,也都是在最前沿的。
李強:“嗯。創新通常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的,而你們,是站在全球最高的那個巨人肩膀上。”李三立:“這點我太有感觸了。我有時候也設想過另一種世界,那就是如果沒有新中國,我們各行各業都還是很落後,那我的人生可能會非常鬱悶,就算讀了大學,學計算機,此後可能也是一輩子在
忙著追趕外國的先進計算機技術,甚至到了七老八十,還在為國家的電子工業、晶片工業被外國人卡脖子而憂心。
“譚浩強也有類似的言論,“蔣築英說,“浩強說,如果沒有新中國這十幾年積累擁有的尖端計算機工業,北軟不可能率先建成程式設計開發平臺體系,我們中國就只能用外國人的程式設計工具,他就只能眼巴巴等著外國出了什麼程式語言,出一門語言就第一時間翻譯人家的教材讓國內的人瞭解,說不定還因為時間倉促教材翻譯得不好,讓學程式語言的人罵個幾十年。
李三立:“哈哈,譚浩強現在就是這樣,程式設計軟開無敵,一讓他寫個說明手冊他就哭臉。”
李強:“不管是你們,還是美國、蘇聯的同行,你們都是足夠聰明的人,我就不說中國人比外國人聰明瞭,至少是一樣聰明。他們能做什麼,我們也一樣能做。甚至我還希望我們做得比外國人更快、更好,因為你們是從八億人口裡挑出來的精英,他們是從一兩億.….還好,在建國二十年的時候,我確實可以說這句話了:在大部分的工業行業,中國已經達到了科技強國的目標。
1969年7月20日,格林尼治時間20點17分。月球寧靜海。“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祝你好運,戈斯基先生。”(劃掉)“阿姆斯特朗,我登月艙的鑰匙呢?”也劃掉)這一天,阿波羅11號成功在月球看陸,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其他星球的人類。阿波羅11號升空之時,阿波羅12號已完成製造轉運到肯尼迪航天中心。它將在3~4個月之後發射,和阿波羅11號不同的地方是,阿波羅12號要實現”精確著陸”,降落在1967年4月20日著陸的測量員3
號探測器附近,最好是隻相距一兩百米步行距離)
阿波羅12號之後是...阿波羅13號。它預定在1970年上半年發射。《英國祝賀阿波羅11號攜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法國祝賀阿波羅11號攜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加拿大祝賀阿波羅11號攜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中華民國祝賀阿波羅11號攜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得,常凱申也來秀存在感了。《中國祝賀阿波羅11號攜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阿波羅11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類足跡,取得了人類探月最輝煌的成果。正如他所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航天事業對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影響深遠。航天大國積極合作探索宇宙、互助協作,無疑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將為探索地球文明的未來做出貢獻。”《蘇聯祝賀阿波羅11號攜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蘇聯也發賀電了。蘇聯的賀電比中國的還簡短,一共兩句話,簡單凝煉之後可以總結成兩個字:“恭喜。”在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之前半個月,1969年7月3日晚上8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東110號發射臺毀滅了。n1巨型運載火箭攜帶聯盟7kok登月飛船,但沒有搭載宇航員,在阿波羅11號臨近發射之前”搏一把”。並不太意外地,發射失敗了。比一般的失敗更糟糕的是,此次n1發射失敗的原因和第一次不一樣。更更糟糕的是,這次n1是點火即爆。第一枚n1升空第68秒出現致命故障,火箭掉落在距離發射架52公裡的地方。這第二枚n1在發射臺上,僅僅上升了4米就發現火箭底部有閃光和大量金屬碎屑掉落。隨後,n1又上演了拿手的”控制系統讓所有30臺引擎全部關閉”的戲。但並不是全部一一第18號發動機竟然沒有
聽從控制系統的指令關閉。
於是n1不是直直地坐回到發射臺上,而是斜45度著地摔到發射臺上。無所謂了,反正都是大爆炸n1全重2750噸,其中有近2300噸是推進劑。巨大的爆炸和沖擊波徹底摧毀了東110號發射臺,震碎了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所有民居的窗戶玻璃,火箭的碎片飛離爆炸中心10公裡。n1所有的試射中,就這一次損失最慘重。東110號發射臺需要18個月時間才能完成重建,兩射兩敗的結果也讓米申堅決不同意把2號箭修一修把裂紋補上繼續發射的方案,他要花18個月時間檢查火箭隱患。
..北京。
“來申,達瓦裡希!我還沒有收到你們那邊的資料呢。”錢學森和米申通話,錢學森想多瞭解瞭解n1火箭的事情。上次米申語為不詳地說起了他們n1的第一次試射沒成功,但他們會在短時間內再試射一發。因為中國和蘇聯航天工業此前是有合作關系的,所以錢學森提出要點n1的資料,尤其是失敗的細節,看看有什麼地方中國能借鑒的,或者中國能提出點事故分析意見給蘇聯。但是,n1第一和第二次試射的資料始終沒發過來。米申:“我交給了工業部門,他們應當在上週就轉交給你們了啊。”錢學森:“我這邊的確沒有收到,這種重要程度的檔案是不可能丟失的對吧。”來申:“當然不可能丟失或者忘了。我去問一問上面的人。”
“為什麼要給他們我們火箭試射失敗的報告?不給。”蘇斯洛夫愛穿一身灰西裝,“灰衣主教”這個綽號用在他這兒蠻恰當。此刻蘇斯洛夫的臉色比他的灰西裝還要陰沉。“讓他們知道了我們的登月火箭試射失敗,中國人大概又會陰陽怪氣地批評蘇聯了吧。”蘇斯洛夫的這番話讓米申十分崩潰。“書記同志,可這是.…….我們和中國航天部門的正常合作專案呀!中國也提供他們航天發射的情況報告給蘇聯,去年一直是這樣,試射失敗的情況報告也給我們分享,去年他們就有一次失敗的,而且試
射失敗的報告厚度是其他航天發射的好幾倍。
蘇斯洛夫:“但是n1不行,n1的資料要暫時壓下。”米申:“我無法理解。蘇聯和中國的航天現在得通力團結,最好是達到緊密合作共同研發的程度,我們之間的合作應該是越來越緊密,甚至達到航天産業的標準通用、一體化,而不是因為政治原因開
倒車。
蘇斯洛夫擺擺手:“瓦西裡米申同志,您不太懂政治。這件事中央已經決定了,不會再更改了。其他火箭的試射你們可以分享資料,n1不行。如果中國方面也對等地停止供應你們資料,那時候我們再交涉。
米申氣鼓鼓地走出了克裡姆林宮。
米申當然知道去年8月以來中國和蘇聯關繫上的波動,但直到今年初,兩國的航天合作還發現有任何影響,怎麼現在蔓延到航關領域了?“我就知道,《真理報》發話了。”米申在旅館看到了《真理報》,果然蘇聯方面安排了一篇署名伊方蘇馬羅科夫的“特邀作者”的文章。文章先是批評了中國“竟然”刊登《一名烏克蘭精神病人的日記》,作者居心不良,是在抹黑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文章說,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走一些彎路,有些人抓住其中的缺點無限放大,還捏造一些事實和資料,宗旨是抹黑蘇聯,否定過去的成就,蘇聯必須反對和警惕這種傾向,文章還順便內涵了一下中國,說中國在1956年八大召開時,全國大約還有1億人口每日得不到足夠的食物,其中有2000萬人嚴重營養不良,這些營養不良的人死亡率或者說人均壽命等健康相關的數
據遠遠落後於能吃飽的人,換而言之,這些吃不飽的人如果死亡,大機率與他吃不飽有關系。蘇聯文章作者:算不算餓死?)
米申扔下《真理報》,拿起另一份報紙《訊息報》,這也是蘇聯銷量比較大的報紙。翻了翻《訊息報》,第二版居然也有中蘇辯論的文章,這怎麼搞的,哪都是在吵架,還讓不讓我看點花邊新聞了?《中共正在偏離革命宗旨,走向帝國主義的道路》這一拳比《真理報》還要直,作者把中國1949年以來的施政方針全梳了一遍,抓住所有可以黑的地方大黑特黑。什麼50、51年土改和50年代西南地區土改啊,大量封建殘留啊。什麼中共居然還保留班禪和喇嘛的活佛稱號,甚至還保留了兩個藏軍的“代本”,這不是封建殘餘的事了,這是奴隸制殘餘。還罵中共把喇嘛教當作輸出文化,並且沾沾自喜於尼泊爾、印度毗鄰中國的地區大量信徒以拉薩為聖地。署名是馬馬維奇。.“哼!”“什麼馬馬維奇,就是主明這家夥吧,好事不做,壞事不停,這三十年他就盡亂了!”劉委員長把《訊息報》放在桌上。總理:“攻擊我們的西藏民族制度,他這可是要捕破天嗎?”
劉委員長:“保留活佛稱號,是,我們保留了,可我們也對整個喇嘛教進行了大改革,宗教改革了,更不用說喇嘛教早就和經濟生産生活剝離,喇嘛剝削不了藏族人民,現在是藏族人民暫時還得要一個喇嘛要一個班禪在那兒,幫他們念經,這又怎麼了?
“藏軍代本,根據西藏和平解放的協議,我們在1950年的年時候曾經有9個藏軍代本,之後隨著全軍裁軍也對等裁撤,現在還剩下2個,但他們都是正經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制,隸屬於西藏軍區邊防部隊,也就是兩個高原邊防團,有軍官士官體系,有政委和一整套政工體系,他主明故意假裝看不見這些嗎?”
“而且這兩個代本不是養來當吉祥物的,他們現在輪換成邊,一個代本在邊境,一個代本在腹地,三年一輪換,這些藏族部隊是為我國的國防安全做出了貢獻的!”“前年,9代本不就有一位戰士在巡邏對峙的時候一人連摔14個印度兵嗎?”朱老總補充:“不過,這位藏族戰士,他們連隊的武術教官是河北滄州的。”主席再看了看《訊息報》這篇王明的文章,“王明這個人的筆杆子戳得比那些蘇聯人狠。不過,嘴仗的勝負從來決定不了主義的勝負,就讓他跳一跳、叫一叫好了。”總理:“是啊,現在是徹底沒有人聽他的了。”主席:“我們也不能不回應他一下,但就別用文字回應了,不要讓他把戰鬥給拉低到他擅長的維度。”朱老總:“那用什麼方式?”主席:“閱兵臨時加一個隊伍方陣,你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