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哎喲,美國在誇中國?
章節報錯
第112章,哎喲,美國在誇中國?
不用錢學森說,其實來甲現在也有同樣的想法,讓n1專案先緩一緩,別一枚接一枚地賭博了。按照航關工程的原則和正常流程,第一次發射失敗、星箭全毀,就是應該查清事故原因、做出相應修正之後才能再發射。而且米申知道,n1的設計製造實在是太倉促了。1967年11月,一年零三個月前,n1火箭才開始進行的1:4縮比模型力學測試。力學測試還沒結束的時候第一枚n1火箭的製造就開始了。一一還好縮比模型力學測試的時候沒挑出什麼致命問題。n1火箭發動機的選擇也是很將就”的,nk15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引數很好看,比沖高推重比高,但單臺推力太小了-一它本來就不是給巨型火箭用的。可在1966年,蘇聯開始為登月著急的時候,
okb1手裡只有這一款發動機可用。
總不能用偏二甲耕的rd270發動機吧。那玩意設計出來是給ur700k用的,而ur700k完全就是個全身由助推器組成的奇葩。n1雖然在第一級並聯了30臺發動機,可在奇葩程度上還比不上ur700k。所以在1967年,蘇聯高層否決了ur700k,選中了n1。米申撥通直連蘇共中央的電話,表示需要1年的時間查清楚n1首發失敗的原因、做出改進,第二枚n1火箭最好選擇在1970年下半年發射。米申的建議當即就被蘇聯高層否決了。高層還確定了計劃要”加碼”:不僅第二枚n1要在6月底7月初發射,而且,第二枚n1上面的登月飛船不是配重而是真家夥一一真的聯盟7kok登月飛船和動力模組!當然,第二枚n1沒有上宇航員。員但是,第三枚n1搭載的登月飛船,宇航員乘員組組建了!如果第二枚n1發射成功,第三枚n1就在兩周之內發射,搭載宇航員飛往月球!“我們第一個向月球發射了航天器。第一個繞月飛行的航天器、第一次無人航天器的月球硬著陸和月球軟著陸都是蘇聯完成的,再加上人造衛星和載人飛船曾經領先過..在太空競賽中,我們已經取得
了足夠的成就。
米申向勃列日涅夫解釋。“米申局長,您所說的這些成就全加起來,影響力抵得上第一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影響力的百分之一嗎?”
米申不說話了。
在1969年4月份,太空競賽還有一個“小專案”落定,金星探測。蘇聯去年底發射的”金星五號”探測器經過漫長的旅程進入金星軌道,這個重405公斤的小探測器要在金星表面做軟著陸。現在人類對金星的瞭解還不太多。隨便開啟百度百科的金星詞條都能把此時美國和蘇聯的航天專家嚇傻。.…總之,以60年代美國和蘇聯對金星的認知,他們認為或許可以試試無人探測器的金星軟著
陸。
結果金星五號在下降到海拔24公裡的時候失聯,活活被金星表面的高溫高壓在26公裡的高空就有26個標準大氣壓以及320攝氏度)以及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組成的金星大氣給幹廢了太空競賽是美國和蘇聯冷戰競爭的主戰場之一。如果有人在1969年說,現在的太空競賽是美國、蘇聯、中國的“三國演義”,會有多少聽眾相信?可能大多數人將信將疑。但是,如果說這話的人就是nasa的首席科學家呢?“中國有自己的太空計劃。”“與蘇聯的太空計劃相比,中國的太空計劃執行效率極高,並且他們有自己的清晰的發展路線圖。”“太空競賽,不是美國與蘇聯的競賽,而是美、蘇、中三個國家的較量。”nasa副局長、航天科學家喬治洛在電視節目中誇了整整10分鐘中國航天,比誇蘇聯的時間還多。主持人:“額,我們知道中國現在確實進入了太空,是三個完整的航天國家之一,但是,太空競賽?”喬治洛:“是的,中國沒有這樣宣佈,但他們已經開啟了太空競賽。”主持人:“稍等,喬治絡先生,我插一句。我想太空競賽必定是有一個目標,各國圍繞這個目標而你追我趕,看看誰搶先抵達目的地。也就是說,有目標才會發生競賽。現在的目標是載人登月,中國
沒有宣佈參加登月競賽,他們也沒有實質性的動作。其他的,比如火星、金星、太陽系外探測,中國也沒有參與這些競賽。難道空間站是太空競賽?
喬治洛:“難道你不覺得空間站是一項競爭的目標嗎?”
主持人:“這...”喬治洛:“由於進入太空的時間稍晚,中國人不參加或煮迴避了那些我們己在進行的競爭領域,他們在自己尋找新的競爭領域,如果不出意外,幾年之後,就是中國人在新的競爭領域等著我們入場
了,是的,中國人會率先啟動一項太空競賽,而美國和蘇聯都只能在他們身後追趕。
實時收視率調查顯示,在這幾分鐘節目的收視率有肉眼可見的上升,節目的編導趕緊用通話器提示主持人,多說點,多說點,擦這位科學家多說點。主持人:“可是,空間站它只在地球上面繞圈。沒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很難做的東西,能發射載人飛船就能發射空間站。”“你們都錯了。”喬治洛說道。“空間站有許多其他的用途...不過它的主要用途,是為一項更宏大的計劃服務。”“中國在去年底到今年初,完成了讓宇航員在空間站生活一個月的測試。這是一項新的世界記錄。而按照中國現在所公佈的計劃,現在宇航員居住的這個空間站被稱作第一代,他們將來還有第二代和
第三代空間站,宇航員在太空中居住和生活的時間會越來越長,最終的目的是一一
喬治洛:“為人類飛往更遙遠的星球、星系做準備。最有可能的是登陸火星,這需要宇航員做單程1年、來回2年的漫長旅程。”這話說出,在演播室扮演觀眾的特邀聽眾們此時都不由得集體發出了一聲“哇!”。主持人:“所以,空間站只是中國宏偉太空競賽計劃的一部分,他們在空間站上測試人類在太空中的極限生活時間,如果極限測試透過了,就為載人登陸火星工程解決了其中一個難題?”喬治洛:“是的,中國決定繞過載人登月,將目標點設在了火星。而為了搶佔這場競爭的先機,他們提前開始了登陸火星工程的周邊專案。”主持人:“那麼,美國該怎麼辦?”喬治洛:“我們不能停止自己的步伐。登月競賽即將決出勝負,我很高興美國現在的勝算至少有90…但之後大國的競爭會永遠存在,美國邁向太空的步伐不應停止。”
喬治洛不是即興發揮,他只是在這個時候把nasa內部已經達成共識的一些看法給公佈出來,讓所有美國民眾聽到。讓美國民眾知道”太空競賽還有中國這樣一個不顯山露水的競爭者”,目的是讓美國政府繼續保持對nasa的投入。做事情總要走一步看兩步,不算外包公司機構,旗下直轄僱員就有好幾千人的nasa,更要有長遠的打算。阿波羅計劃很快就要實現歷史性的載人登月,當然,阿波羅首次登月之後還會有幾次,但恐
怕登個幾次之後,民眾的新鮮感就下降了,美國政府可能要停止這種燒錢專案了。
在過去的十幾年,尤其是最近5年,美國往航天計劃砸錢無數,nasa也喜歡過這種美滋滋的日子。如果登月之後接著競爭載人登陸火星,那就會給nasa帶來又一個”黃金十年”。或者是“黃金二十年”。
“航天事業是中國整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中國始終堅持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在外交部記者會上,記者問到這個問題時,發言人掏出了發言稿...這是個長篇大論,可得照著稿子念。稿子還是錢學森擬定的呢,“中國的航天工程始終堅持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服務於全體國民。我們透過航天工程,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同時,也是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一項
途徑。
“中國的航天工程,也肩負著為全人類擴充套件認知域、活動域的使命。我們將探索外層空間,擴充套件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全人類。”“中國的航天工程的發展分為:航天運輸系統、空間基礎設施、發射場與測控設施、空間環境治理四個建設計劃。”記者:“航天運輸系統我知道是什麼,可空間基礎設施是什麼?空間環境治理又是什麼?”發亨人:稿子上就有)“空間基礎設施是指衛星遙感系統、,太空通訊與網路系統、導航定位系統、空間站平臺,以及其他航天事業所必須的長效太空系統。空間環境治理包括近地軌道碎片治理、運載火箭末級鈍化、衛星退役離軌、外空小行星活動長期可持續跟蹤等方面。
記者:“最近美國nasa和多家知名媒體報道,中國實際上存在著秘而不宣的載人登陸火星的龐大計劃,這種說法是否確實?”發言人:“中國的航天工程沒有秘而不宣的計劃。在未來,中國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拓展多邊合作機制,在重點領域廣泛開展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其中也包括美國。在合適的時候,中國將對
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進行論證和研製規劃,但在目前,載人登陸火星並非已上馬的中國航天工程。
中國發言人唸的稿子表示“中國沒有已立項的載人火星計劃”,但也沒說“中國不打算登陸火星”。
美國人現在認為,這很好解釋,就是中國有了遠期規劃並開始做技術積累了,只是沒有大張旗鼓地搞而已。白宮的記者招待會上.….不,沒有記者問白宮什麼登陸火星以及中國太空競爭的事情。白宮新聞發言人今天忙得很,臺下幾十個記者都有一堆的問題要問。而且發言人看得出來,這下面至少有一半的記者是不懷好意的。“發言人先生,”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舉手。“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美軍在越南戰場上死亡了1730人,請問,您、約翰遜總統、白宮對此有何看法?”發言人:“我們也收到了這一傷亡資料,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數字包括戰場傷亡與事故傷亡。”記者:“發言人先生,我想您能不能解釋約翰遜總統在競選時以及就職演說中的越南戰爭即將走入尾聲&039;的話,現在還能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