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第七艦隊為中國海軍點贊(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六十章,第七艦隊為中國海軍點贊
參議院聽證會上議員們一向腦洞特別多,但今天聽證會的腦洞簡直嚇死人。
要裁撒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的四支艦隊之一,說裁就裁嗎
好像真是經常裁,十幾年就調整一次的樣子。比如此時美國海軍就沒有第五艦隊,它在1947年解散了,重新組建要到原位面的1995年。
這話被在場的記者報道出來之後,第七艦隊幾萬官兵心裡是哇涼哇涼的。
第七艦隊司令湯姆海沃德中將憤怒地表示,如果第七艦隊被裁撒他就退役不幹了,在東京搞條小貨船跑海運,而且要專跑日本中國的航線讓人天天看見,也就是故意讓人認出他來然後指著說“瞧,這
人以前是美國第七艦隊的司令”。
自二戰結束後,第七艦隊就永鎮日本,到現在三十年了。作為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先鋒,第七艦隊下轄的兵力不多,它身後的第三艦隊才是大頭。不過第七艦隊此刻仍然下轄2個航母戰鬥
群、5艘巡洋艦、十幾艘驅逐艦,十幾艘護衛艦和4艘核潛艇。
在美國海軍的作戰想定中,第七艦隊60年代的任務是在日本海自的配合下封鎖蘇聯太平洋艦隊主基地的出口,在國軍海軍的配合下封鎖第一島鏈, 在菲律賓方向支援越南戰場作戰。
1974年之後,第七艦隊的任務是封鎖蘇聯太平洋艦隊、保衛日本。
的確,現在第七艦隊的任務沒以往那麼重了,所以縮小規模、把航母從2艘哉減到1艘是合乎常理的。這位參議員放話要裁撤整個第七艦隊,這應該是在國會辯論中的一一種策略。
當裁減美國海軍規模的議案提出後,50個州的100個參議員迅速分撥,出現了“徹底裁軍”“部分裁軍“不裁軍”三派。
在國會辯論出結果之前,是沒尼克松總統什麼事的。不過尼克松作為共和黨的總統,他能發揮自己在共和黨內的影響力,改變某一些參議員的看 法。
不過也不是統一所有共和黨議員的看法。出身工業州尤其是軍事工業比重較大的州的參議員傾向於還是先別裁了;農業州商貿州則傾向於裁軍。
至於尼克松本人的意見,他先沒有表態,等國會出結果再說。裁軍議案不透過,過那他什麼都不用做。透過了的話,尼克松會看這個議案在最後表決中是不是爭議依舊很大,是不是正反雙方的差距
很小。如果是的話,尼克松或許會動用自己的權力否決一次。
在這些撕逼當中,除了國會議員,也有華盛頓的智囊參與。比如布熱津斯基為首的反俄派狂喜:當前獲得支援度比較高的方案中,裁軍的宗旨是“保證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力量不削減、但削減其他方向
尤其是亞太方向的軍力”。
因為在亞洲方向,隨著越南戰爭結束,事實上已經無必要也不可能再投入美軍打一場區域性戰爭了,裁軍先裁這邊是很自然的事。
臺灣和大陸停火協議簽署,政治協議正在談判,但對於這個“破開一道口子”的第一 島鏈, 其實並不會對美國的戰略構成致命的影響。
這與在北大西洋美國海軍的封鎖線不一樣。
在北大西洋,美國和北約海軍扼守冰島格陵蘭聯合王國的反潛封鎖線,如果這條線被蘇聯潛艇突破了,就會有許多核潛艇進入大西洋深處,對大西洋航線的運輸船大殺特殺。所以美國海軍必須卡這
條線。
在西平.. .不存在什麼位於第一島鏈 身後的繁忙國際航線。這兒的繁忙國際航線是有,在哪兒就和第一島鏈重合。
從歐洲到日本的航線過中國南海、過臺灣周邊,無論是走西線臺灣海峽還是臺灣東側的洋麵,逃不出第一島 鏈範圍內。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覺得有必要保證這條航線無論如何都遮蔽中國的截擊,除非美國把西太平洋的海上形勢退回到1949年。
況且現在這條國際航線最大的使用國是誰特麼的是中國啊。現在從大連、天津、青島,到上海、舟山,開出來的商船密密麻麻接踵摩肩,其中大約有 半是出海即轉頭南下,走臺灣海峽、南海、
馬六甲海峽出去印度洋。
中國已經到手了臺灣,對菲律賓沒興趣。對香港有興趣但這不是海軍的事。
實際上,隨著兩岸停火協議的簽署,中國在進行新輪裁軍,原來密集部署在臺海當面的福建、浙江的部隊要縮編。中國國防費用僅佔gdp的3左右,這在以前大家也都是知道的。
中國的這些動態,讓第七艦隊以及美國海軍的高層更加覺得不妙。臺海兩岸停火這倒是小事,關鍵是中國直沒進入狀態,就是沒進入“冷戰狀態”(美軍高層是這樣認為的),這就讓他們不好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