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參觀者來的不少,一波一波的,因為運10開放了客艙,參觀者可以上飛,在客艙裡坐坐走走,所以熱鬧。但是一直沒有各種航司的人來看。

航展開到第二天,終於有了,巴西航空公司。

巴航的國內航線有不少支線科技的需求,這個國家國土面積不小,但道路交通一坨翔, 很多亞馬遜叢林裡的城鎮沒有鐵路也沒有像樣的公路,但是有個機場。

在運10客機下面,巴航的考察團仔細閱讀了運10的引數、資料手冊,然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上飛機看了一圈。因為是vip參觀客戶,工作人員對他們開放了駕駛艙供參觀。巴航的考察團看過座艙

之後,微微笑了一下,走了。

中航: ...

巴航沒看.上運10,這讓中航負責運10推介的幾個人一天都無精打採。

第二天出現在運10旁邊的是加拿大的波特蘭航空公司,加航跑國際航線的比較多,波特蘭航空公司在加拿大的航空公司中排行第五,是一家區域性 航空公司,主要提供國內和短途國際航班(就是跑

美國航線)

中航的團隊跑前跑後,講解、遞資料、帶客戶上飛機參觀。在駕駛艙體驗駕駛員座位的時候,還特地說起了運10是世界第一款內建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衛星電子地圖的客機,只要開啟gps,飛機的

座標、航跡都標在電子地圖上,一目瞭然,永遠告別無線電測向導航,告別迷航。

波特蘭航空公司團隊的頭兒奧布瑞格瑞漢卻只是看了一眼駕駛艙,就出來又回到運10的座艙,坐在第二排東看西看。

中航的推廣員:“怎麼樣,是不是很舒服可調座椅,設計完全按照人體工學,就像坐在自家的沙發裡一樣。’

格瑞漢: ”不,我坐在這裡就會想,你們這些超豪華的座椅,每個至少浪費了20磅的重量指標。

推廣員:“但是乘客的乘坐體驗會因此而提升。

格瑞漢:“航空公司的體驗可就不太好了。先生,你是向航空公司推銷客機,而不是向乘客。航空座椅,首先的第一條要 求就是輕。其次是足夠安全。在足夠輕和足夠安全的基礎上,你們才應當考慮

舒適性的問題。波音、麥道,他們生産的客機,安裝的航空座椅都是如此。

推廣員:“但是,我們飛機的裡程油耗和售價其實也不算高。”

格瑞漢:“可是它還能再低一點! 能再低點!我的人已經研究過你們的技術資料了,坦率地說,運10的性 價比只是勉強在主流支線客機的範圍內,它有些貴。”

推廣員..

奧布瑞格瑞漢的手下已經把中方提供的各種手冊研究了一遍,裡面確實有售價和全壽命費用,也有單位裡程油耗和單座位油耗的資料,這些資料也不能說是高出天際,還在主流客機的範圍內,但就

是有點偏高。

然後還得考慮品牌價值和聲譽積累。對於突然冒出來的中國産客機,各個航空公司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懷疑和觀望, 而不是貿然下單。因為只要掉一架飛機,對航空公司就是一次重創,大多數航空公

司冒不起這個險。

除了格瑞漢發現的座椅過於豪華”(其實是用料過於紮實)的問題,在運10的其他細節方面還不止一處。

因為這個時候國內坐飛機的人的確不是一般人, 因此西飛在設計運10的時候下意識地總怕搞得太寒酸,總想著這兒應該上檔次一點、那兒應該上檔次一一點。於是這兒多出1公斤、那兒多出1公斤,造

價和死重就上來了。

必須要讓商業航空公司使用這種客機能盈利。不但要讓航空公司能盈利,而且要讓他們購買使用這種客機之後的盈利能力比其他客機強,這才有活路。

而西飛生産運:10也必須是商業運營的模式,西飛自己也要能透過賣飛機賺錢。虧本賣飛機由國家財政補貼初期為了開啟市場可以吃一點,但不能無限吃。再說了,關貿總協定的架構裡面,也有

對惡意補貼”的限制條款,現在雖然沒有應用到民航客機上,可未來誰說得準呢。

西安。

“我們客機設計可能還因為另外一一個原因,導致設計思路被帶歪了,”

西飛第四設計局(支線客機局)討論運10在巴黎遇冷這件事。於希明想到了一個問題:“蘇聯。蘇聯那些客機,一個賽一個的豪華,這誤導我們了。我們國內蘇制民航客機太多,佔到了60,西方制

造的民航機少。雖然西方製造的民航機也不難找到,但我們在設計運10的時候,圖方便,主要參照的是蘇聯民航客機而不是西方的,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問題。

“那,我們該怎麼弄,把運10回爐大改”

“主任,我覺得還是按計劃在76年投産吧,國內中短途航空還是要這種飛機的。按現在的技術標準先生産批, 改進型我們緩兩年再推出。“

於希明:“軍航二十架的訂單已經下了,76年開始交付,這是必須要執行的,時間到了交付不出來我們可都得倒黴。但現在想到的這些不足,我們不能緩緩,能動手改的,現在就給它改掉,比如那什

麼豪華座椅,同志們,座艙陳設設計方面,立刻給我弄個輕便版的座椅出來。“

琢磨了一秒鐘, 於希明又補充了一句:“新的座的椅,不但是要輕便版的,還要廉價版的,每個座椅的採購費用往下砍30塊錢。還有!座椅表面的織物也重新考慮,不但要便宜,還要便於空乘拆裝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