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蘇聯試飛團隊上天體驗的工程師對圖144的最直接的印象是“太吵了”。艙內噪音極大,即使坐在相鄰的座位,兩人也要嘴對耳朵大聲吼才能讓對方聽見。如果隔著一一個座位, 那就徹底無法交談

了,得遞紙條。

在考察圖144的時候,中方還發現這飛機的製造工藝糙得讓人心驚肉跳。幾塊天花板半開著,飛機的座 椅調節裝置有14是不能正常調角度的,舷窗的窗簾用手拉就掉 了。

飛機的主結構 整體模製大型構件, 一個5米長的模製件的加工誤差大到要填塞5厘米厚的墊片修正。這6機的噪音並不全都是由於四臺發動機大開加力造成的,製造誤差大導致的飛行機械噪音也是

很重要的原因。

中方工程師是在半年前考察的圖 144並發回的報告。結合這次巴黎航展的墜毀事故,“民航客機應該怎樣設計、怎樣生産成了航空工業內部熱烈討論的話題。

與軍用飛機相比,民航客機的安全性是要上升到絕對第一位的。 不但極其重要,而且安全性是可以對整個客機專案“一票否決”的因素。

民航客機的安全系數要比軍機高一兩個數量級, 而民航客機的使用頻率卻比軍機高得多。一架客機飛三小時,落地,稍微歇一歇就又該裝客起飛了,天飛個三四趟是家常便飯,在繁忙短程航線上

甚至一天7~8趙,飛行員撐不住了換一 組人, 客機還得繼續6。

不但使用頻率高,地面維護的

很大。客機並不是每次都能回到航空公司的“母港維護的,大多數時候就在某個陌生的機場過夜,由那裡的地勤人員維護。你能讓只掌握維修該型號飛機的“通用

知識”的地勤人員,都能維護任意一架該型號的 飛機嗎

除了安全性,還有一個效能在軍機設計時從不考慮或很少考慮,但在客機上卻必須考慮:經濟性。

飛機得往便宜了造,還得省維護費用、省油,讓航空公司運營這架飛機的全壽命成本、每小時飛行成本、每座每小時飛行成本降到最低。

航空工業內部在討論民航客機的經濟性時,中央科技小組還特地發來提示,說你們要把燃油費用往嚴重了估計,因為未來很可能由於某些原因,比如石油資源枯竭,而導致燃油價格大大上漲。

巴黎航展也有中國飛機亮相。

成飛t送來了架殲10a戰鬥機供地面靜態展示,除此之外還有架殲教6體育運動改版,以及一套紅旗4c地空導彈系統。

殲10a戰鬥機引起了在場觀眾的圍觀,因為這飛機挺好看的。殲9和殲10都是國産第二代戰鬥機,但是殲10的顏值比較高,而且也契合當前中國對軍貿出口的預期,於是就把殲10派來了。

熟悉蘇系飛機的航空界人士第一眼就能看到殲10身上有米格21的血統。它的機身和垂尾保留了大部分米格21的元素,機翼也是和米格21差不多的三角翼,只是殲9的三角翼前沿後掠角小一點,

尖角切掉。

換句話說,殲10在 翼展和米格21差不多的前提下,機翼面積增加了不少。

主要的改動在機頭,殲10把米格21的機頭進氣改成了兩側進氣,從根本上改變提升了外觀。改兩側進氣之後飛行員的前向視野改善了,機頭還能裝一部火控雷達, 可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的中程空

空導彈。

參觀者還發現殲10很“豐滿”,相比米格21,它的機內空間似乎大了不少。按一半規律,飛機變肥了 肯定是增加內油。

“作戰半徑,在掛載2中2近、3個副油箱、高高高剖面,殲10的制空作戰半徑為800公裡。”

這幾乎比米格21提升了80。

“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

比米格21低了,米格21是2.05馬赫。

“最大升限1 6000米”

也降低了,米格21能飛到18000米。

殲 10降低飛行速度和升限、增加航程,增加武器攜帶量尤其是導彈發射能力。

米格21只能帶2枚(改進型4枚) 近程空空導彈,殲10的典型掛載是2中2近,如果不要航程,可以少帶2個副油箱,極限能掛6枚空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