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八山- -水-分田怎麼發展?(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23章,八山 水分田怎麼發展
《招工》《招工》
《招工包吃住月55》《招工包吃住月56》 《招工包吃住月57》
《招技術工,紮筋60,電焊70》
廣州火車站附近的廣場現在被稱作“招工廣場”,每天從早到晚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招工者用巨大的牌子把招工待遇寫在上面,或是專人舉著,或者是在地上矗個三腳架支起來。光有牌子還不夠,有的
招工者還帶了個擴音喇叭, 遍一遍地複讀:
“珠江建築集團,廣州新聞中心大廈工地招工啦!珠江建築集團,廣州新聞中心大廈工地招工啦!”
每塊招工牌上面都會寫招工的待遇,尤其是月工資的數字,大多用最大號寫,隔著十幾米就能看見。
招工牌.上面的月工資數是最近十幾年反映農民工生活水準的歷史印記。十年前首次實施城市務工人員最低工資標準,從那之後,一直到1971年, 最低工資標準都是要國家強力機構幹涉才能保證落實
的。
差不多9億人口、大部分還是農民、國家又不限制人口遷徙流動,於是勞動力庫就幾乎是無限的,永遠都是勞動力多、工作崗位少。
這種狀況直到1972年,才在沿海城市中有所改變。
對,從去年起,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勞動力不再是無限的了,而是要廠家和企業主稍微動點腦筋、多花點錢才能招夠的了。
1無識別結果
在廣州,今年給普通農民工開的工資普遍在50以上,身上有點技術的工人甚至可以有講價能力,個月70我是電焊工誒! 75 個月我跟你走,7有點低了。
而現在的廣州市,國家規定的農民工最低工資線是40元。如果你卡著最低工資線40元招工那是找不到人的。
張民走進火車站附近的招工廣場,他全身黝黑兩手粗糙,看就是工地的老把式,幾個招建築工的招工者立刻就向他晃了晃牌子。
張民:“您這廣州新聞中心大廈工地,57塊錢要出飯費嗎”
“月薪57夥食費扣18,不要交米,不要糧票!”
張民:“一天幾個鐘
“早8晚6,超出了算加班,中間飯點能歇,一個月休2天!。
張民:“能幹多久”
“工地至少開一年!”
張民:“那我們走吧。
“稍等,稍等,我還差3個人才招夠。或者你拿著這個牌牌自己走去工地,大廈工地就有入跟你簽字。知道怎麼走嗎
張民當然知道怎麼走,新聞中心大廈在廣州日報社的樓旁邊。如果一切正常,新聞中心大廈完工的時候,他就會在裡面上班。
張民是《廣州日報》的記者,畢業後在報社工作了三年。今年從1月份起,他就假扮農民工,在各個建築工地打短期工,到現在已經在三個地方做過工,現在這次是第四份工作。
73年1月份的那份工作,廣州火車站的招工牌牌上面寫的普通工月薪是45元~50元。現在七月份,月薪標準悄悄漲到了55~60元。
不過招工牌上面寫的月薪,背後的道道可多了,月薪數字相同不代表民工的實際收入相同。比如張民的第一份工作月薪45元,夥食費扣18元,結果這夥食費做出的飯菜完全無肉,油水也少,不少工
地工友得自己掏錢到街邊買成菜頭才能下飯。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20多天,終於民工們忍無可忍,一天早上上班時全體站樁,和工地主管交涉。全體站樁嚴格來說不算罷工,可以算作是罷工前的“預演警告”。
最後獲得的待遇改善是夥食保證5天肉、油鹽足夠。
5天一頓肉是現在體力民工夥食的普遍標準,全廣州的工地工人都知道這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