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要不,蘇聯試試價格雙軌制?(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09章,要不,蘇聯試試價格雙軌制
蘇聯統計自己的gdp那叫一個敷衍,那叫個不情不願。
而且至今為止,在蘇共中央和國家計委,他們用作決策參考的主要資料仍然是工農業總産值,g....這這這,就是中國同志搞的國家統計局新玩法而已吧。
蘇聯第一次公佈自己的gdp統計資料是在1964年,比中國晚了10年。還真就是在中國這邊的帶動下才勉強搞起來的。當時蘇聯國家計委認為gdp這個資料主要用途是能和國際(西方國家)接軌,比
較好對比發展狀態。但是指導工農業生産和國家計劃的制訂,蘇聯人認為那還得是工農業總産值。
蘇聯發行的這一版盧布實際上叫新盧布,1963年進 入流通,把彙率從4盧布兌換1美元提升到了0.9盧布兌換1美元,並且規定了新盧布的含金量,也是1美元含金量的1.11倍。不過盧布不能找蘇聯央
行兌換黃金,個人不行,銀行也不行。
蘇聯讓盧布升值首要考慮的是貨幣升值利於進口,這是很明擺著的。在利於進口的同時會對出口有不利影響,但一個國家在以自然資源出口(石油、 天然氣、木材、礦産和初級金屬錠)為主的時
候,貨幣升值對出口的抑制作用也沒那麼明顯。
蘇聯讓盧布升值的第二個原因,這不是蘇聯說的,而是外界猜測的:讓自己的gdp數字好看一些。
如果不升值,那麼日本的gdp就已經達到蘇聯的25了。在幾年前中國的gdp才剛剛達到蘇聯的一半,到1972年, “超速三馬車”之 的中國悄悄把這個比例從50提高
到了60。
那,gdp是社會所有經濟活動創造的總價值,不算數不算數,對比一下中國和蘇聯的工農業總産值
好像也不太樂觀。
比如1972年中國鋼鐵産量9000萬噸。蘇聯現在是世界第一,1.24億噸, 美國第二1.21億噸。日本第三1.05億噸。
1.24億噸對0.9億噸。
其他的主要工業品總産值,中國也沒有差得太離譜的。
倒是有高得特別離譜的:民船下水噸位。蘇聯:中國是1: 6。手持造船訂單總噸位,蘇聯:中國是1: 22。新增造船訂單總噸位,1: 8。
1970年中國首艘超大型原油輪(v) 下水,用了三年時間,中國建造的v已經在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其中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在中國為他的船隊訂購了4艘v成為國際船舶市場著名的風向
標,希臘船王都來中國買船了,中國v絕對值得信賴。
現在全國的造船企業,有4個船塢在開工建造v, 此外還有一個船塢在建造超大型礦石船 (v萬噸以上的巨物。
“中國的河北省,現在成了中國的魯爾區。”
蘇聯國家計委時不時有工作團隊或者考察團到中國的,因此在莫斯科國家計委的會議上,說到蘇聯與中國的經濟對比時,有不少人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發言。
“河北省遍佈著鐵礦,雖然品位很差,即使按照蘇聯的標準品味也很低,但是儲量巨大,全省幾乎到處都是礦山。與此同時,河北也蘊藏著很多煤礦。甚至如果河北的煤礦不夠用了,在與河北相鄰的
山西省,那裡有儲量更加可怕的煤礦。
“河北省大部分地勢平坦,清末和國民政府時期就已經修建了密集的鐵路網,但在過去二十年,河北的鐵路和公路交通又進一步強化了,現在這裡有全國最密集的鐵路貨運網路。”
“在過去十年,河北省的鋼鐵行業就是依託煤礦和鐵礦資源,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發展了十年之後,河北的鋼鐵企業又悄悄地把自己的主要工廠以及新建高爐向渤海灣移動,據說這是中國的國家總
規劃,將從使用國內鐵礦石為主,改為使用進口鐵礦石為主。
蘇聯國家計委主席尼古拉巴伊巴科夫:“是說在未來,河北省的鐵礦將會不夠用可你之前說過,河北省有極其巨大的鐵礦儲量。
“主席同志,中國人告訴我,低品味鐵礦石需要繁雜的選礦工序,能耗高,成本也高,不如直接從國外進口鐵礦砂。中國同志打了個比喻,說一噸含鐵量63鐵礦石,從淡水河谷的露天礦坑中挖掘出
來,運到幾十公裡外的港口、裝上voc開往中國,在秦皇島的碼頭卸貨,只需要支付5美元。而在河北省,要打井到地下400米深處,從那裡挖出來含鐵量35的礦石,從隧道裡運上地面,粉碎、選礦將
含鐵量提高到60,運到三百公裡外的鋼鐵廠,則需要支付40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