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大毛,借你點地用用(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05章,大毛,借你點地用用
把預定用來漲工資的錢改為生育補貼。
再用生育補貼的選擇性發放,引導(誘導) 全國少出現一個家庭生3個及以上的孩子。
這其實不難想到,沒什麼彎彎繞。至於原位面七十年代初開始搞計劃生育的時候為什麼沒用這.招....因為前三十年基本就沒漲過工資。
不但沒漲過,1967年還降了 次工資,工人基準月工資從6塊。
既然沒有漲工資,自然也就沒有生育補貼誘導法實施的條件。
人口的數量與生育率的關系,如果按完全理想的穩態模型,一個家庭生育2個孩子,全國總人口會一直固定不變。 然而現實並不是理想穩態模型。
小孩和青少年總有意外身亡的。熊孩子不聽勸,左手零線右手拿火,仰天長嘯雷公助我!回爐重練了。
不過意外身亡的孩子佔年齡段總人口的比例還是很小的,對模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中國人平均壽命的增加。從1949年到1972年, 中國人口預期壽命從四十多歲增加到62.5歲,這意味著即使其他條件
還保持穩態理想模型,只考察人均壽命的增長,在生育率20的情況下人口也會逐漸上漲到原來的1.4倍。
現在中國的生育率當然不止2.0,到底有多高 4.23。
(原歷史位面1949至1969年平均總和生育率為5.8,1972年為4.77, 首次降到5.0以下)
對人口暴漲的憂慮主要源自農業。在第一個公文包的《202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中央看到2021年全國人口是14.12億人,全年糧食産量68285萬噸。
第二個公文包,德裔版雷軍的公文包中沒有這個統計公報。但第三個公文包,蔣築英的電子書中有 本關於中國農業技術的書,書裡列的資料,在那個位面的2021年,全國糧食産量7.2億噸。
和沒有公文包改變的歷史相比,只有略微的增長。畜牧業和其他農業專案的出産倒是高不少,差不多是本原位面的1.5倍。但中央解讀過第三個公文包中的國家情況,這個位面的中國科技、綜合國
力、經濟總呈都大大超出本原位面,其中經濟總星大概是3~4倍。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糧食産量卻只是略微增長了一點,農業總産出1.5倍一看來農業天花板確實存在啊。
不過現在,從國家的角度,實施計劃生育的決策並不是被逼到絕路了才做出的:今年的糧食産量是3.6億噸,人均約400公斤, 而原歷史位面的1972年糧食産量是2.6億噸。
除自已産3.6億噸糧食之外,1972年中國進口了1750萬噸糧食,這是建國以來糧食年進口量的新記錄。主要是去年蘇聯為了進口糧食彌補國內減産而放煙霧彈做局,一度把國際糧價壓得很低,中國
也就順水推舟多買了些糧食。
進口這1750萬噸糧食花掉了16.6億美元,在原歷史位面這幾乎是當年中國出口創彙總額的12,但在現在只是中國外貿總額的零頭而已。
但進口了1750萬噸糧食(比正常該進口的量多了三百萬噸),之後,國內發現把這些糧食消化掉一點問題都沒有。 現在各地都在圍繞城市建設大量的規模化飼養場,場二師兄和只因們分分鐘把進口的
玉米和大豆解決掉。 噸大豆加四噸玉米等於一 噸豬肉,基本上就是這個比例。
進口糧食不差錢,差的是國家安全。中央考察世界上的主要糧食出口國,發現了一個比較沉痛的事實:主要糧食出口國基本全在西方陣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以及歐洲的法
國和德國也都是農業淨輸出國。
社會主義陣營這邊,只有蘇聯這個農業抽瘋國,在農業年最好的時候能出口糧食,年景不好就進口糧食。蘇聯之外還能有糧食出口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竟然就只剩北越了。
“蘇聯遠東地區的農業潛力,我們與蘇聯統計部門、國家計委經過了一年多的艱苦協調,終於拿到了一些資料,再結合我們的同志深入遠東地區實地考察,大致形成了份雖然不夠詳細但比較準確和
完整的報告。
農業部副部長毛岸英,過去一年的主要 工作地區有兩個,外興安嶺一帶和中南半島, 一個極北一個極南。
調查蘇聯遠東地區的農業潛力,當然是我們想插手進去,畢竟中國人種地更上心、更仔細,現在國內生産的農業機械水平也不低。
蘇聯自己定義的遠東地區面積700萬平方公裡,耕地面積是 5萬平方公裡。只佔遠東地區士地面積的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