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我選擇自由世界

“惠疇(錢思亮的字) :”

“近日在大陸生活如何還習慣否教育事業可有進展”

“君至大陸辦學已有數月,臺北之中央研究院群龍無首數月矣。雖然日常類事務可由常務秘書批文處理,但一些重 大事務和研究院的決策,還需惠疇回來親身參加,中央研究院不可無院長呀。”

“另有一事:君經美國中轉至大陸,助中共協辦高等教育,總統知後略有不悅。我、常防長及中央科學院同僚苦勸之,總統心情方才好轉,日,錢院長也是為中華民族之教育而奔走,去大陸辦學,只

要不為共黨所迷惑,堅持三民主義之信仰,以自由世界為根本,也可。

“世傑認為,總統之話有理,還是應聆聽。

.

錢思亮,中央研究院(民國的中科院)院長。王世傑,錢思亮的前任。1969年因宣誓效忠風波頂鍋辭去中央研究院院長職務,換上了錢思亮。

王世傑實際上不是科學家出身,基本上算是國黨官僚,但錢思亮是真科學家,著名的生物化學家。錢思亮上任之後,中央研究院搞得還是可以的。

只是這三年來,中國提出的高等教育十年計劃越來越勾引人了,錢思亮就也想回去。

錢思亮從先走一步去大陸的科學家、朋友那裡打聽到了不少大陸的一手訊息,其中讓他最最最震驚的是:

中共竟然玩真的!

真的要在10年之內把全國的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5!

這相當於在10年之內,中國中國高等教育的擴大規模相當於19世紀末到1949年,半個多世紀發展出的規模的三倍!

(1949年到1969年就已經擴大了兩倍)

學校有重點本科大學、(普通) 本科大學、專科學院;專業有國家級重點學科、 二級重點學科;按地域和人口對教育資源進行一定成都的均勻;每個省至少1所重點大學。在詳細的計劃公佈後,大陸就真的開始動手了。

到處是新建的或者在擴建的大學校園,到處都在找能教課的老師,如果是教授水平的人才,中國駐該國的大使能親自開車上門去商談。

但錢思亮去過大陸的朋友說,即便如此,中國的高等教育擴大計劃所需的人才還是有缺口,尤其是缺用中文授課的教師教授。

錢思亮說,那我也去。先去美國,轉 圈去了大陸。什麼掩飾都沒有,但由於動作太快,常凱申都沒反應過來。

由於“投共”的科學家太多,此時國府國已經不得不改弦更張,去大陸考察的講學的現在不算投共了,去就去吧,只要最後還回來就切都當沒發生過。短期授課長期授課都隨便,就算去講了一年兩

年,過年不會臺灣也沒事,只要不登報宣佈脫離民國就行。

因此常凱申盡管暴怒了一陣子, 但最後也就這樣了。

王世傑給錢思亮發電報,是想問一下錢思亮,去了半年多,也該回來趟了, 畢竟你是中央科學院的院長,院長不見了那可怎麼行。

現在海峽兩岸能通電報,只是需要走香港的電纜中轉。

五天之後,錢思亮回電報了。由於王世傑發電報本來就是常凱申親自囑咐才發的,因此他第一時間就把電報拿去總統府給常凱申看。

“世傑:”

“來電收到,我在大陸一切都好, 只是工作特別繁忙。”

“至於另一個問題,我當然選擇自由世界。”

常凱申坐看右看,電報稿就這三行字,怎麼看也還是三行字。常凱申點點頭,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錢思亮院長還是選擇了我們滴,很好,很好!”

電報稿遞回給王世傑,後者滿頭豆大的汗珠,見常凱申競然點頭,就馬上告辭退出。

河南,鄭州。

“當年的平漢鐵路,線路設計時一念之差,為縮短距離減少修築難度,不過開封,結果造就了河南的新首府。這真是人間滄桑啊!”

“不過也罷,也罷,開封是歷史名城,鄭州是個新興城市,各有各的好處。”

錢思亮在鄭州的新河南大學校址。

民國時期由留美預科學校發展成河南大學,建國後又拆分成四所高等院校,1970年 國家又決定重建河南大學。

不過,這次河南大學的重建不是把它原來拆分出來的四所大學再“沒收”了,這四所大學都還在,然後新出來了個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