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尼克松要拋棄臺灣咩

可是,尼克松提出這樣的綱領之後,爭議雖然有,但並不是鋪天蓋地的批評。

十幾年前,杜魯門定下來的“政治正確”,什麼臺灣屬於自由世界,什麼中國屬於鐵幕之內, 現在早就不剩什麼了。也就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還認這種說法,出了華盛頓,不,出了這些政治精英們

開趴的小沙龍,就沒人這樣認為了。

“中美之爭是戰略利益之爭”的說法反倒在中上層流行越來越廣。這種說法最早由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們提出,經過10年差不多成了政治精英們大部分認可的觀點。

在華爾街,中國是一一塊全新的投資領域。

像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國內有廣闊的市場,投資過去在該國生産消費品滿足該國市場需求,這種投資模式在中國有。

像歐洲和日本那樣,國內有足量産業工人和製造業基礎,帶著設計或專利投資過去,在該國生産更加物美價廉的高階工業品,這種投資模式在中國有。

像美國那樣,在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機構、實驗室蹦出了一個新技術或者新的專利,科學家舉著牌子到曼哈頓島吸引風投,這種投資模式.... 在中國也特麼有!

在美國社會的中産及以下階層,中國.. ..至少他們對中國很熟悉。

《矽谷計算機》雜志每一期都有文章說中國産的計算機,要麼是罵中國産的計算機怎麼老藍色畫面,要麼是問中國計算機配ib和西數的專利訴訟,中國計算機配ib硬碟在北

美銷售的模式曾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怎麼解決相容性問題。

雜志曾經還探討過怎麼從墨西哥獲得“水貨”中國計算機或計算機元件,結果被聯邦稅務局告上法庭,痛交17萬美元罰款。

從那之後計算機類雜志再也不敢報道水貨計算機的事情了,但這種小技巧反而更廣泛地在私下流傳了,幾乎每個大學裡面,看到哪位教授買了一臺通用計算機,同事都會悄悄問一句“墨西哥産的嗎

最後弄到現在,就造成了即使尼克松公開地在競選綱領裡加上一句”中美關系要正常化”,美國上下的反映也只是有些驚訝和爭議,根本不會掀起什麼軒然大波。

在尼克松說出這句話的電視辯論會過後,有個兩三天的爭議,再過幾天,民調結果顯示,這次辯論會還導致尼克松的支援率增加了0.7個百分點。

日本。

東京。

“根據日美1971年、1972年的貨幣協議,以及首相與美國總統在1972年7月的聯合宣告:”

“從1972年10月1日起,日元對美元的彙率做出調整。”

“日元將從06美元兌換1美元。”

日元,升值了!

升值幅度很猛!

讓日元升值是約翰遜喊了好幾年的事,差不多從1966年起,美國就認為日元存在嚴重的幣值低估現象,認為8元應當升值。

日本一直扛著。藉助低幣值的優勢,日本的工業品出口時的售價可以壓得很低,這就讓日本貨在全世界暢通無阻,吞食了不少國際市場。

在1971年,美國又一次進行了普遍調查,認為在中、日、 德三個國家中,幣值低估最嚴重的是日元,其次是人民幣,第三是德國馬克。

不過,中

日、德三個國家沒一一個認為自己的貨幣是被低估的。比如中國就搬出”糧 食價格同類對比“法,說在中國斤麵粉是多少人民幣,在美國斤麵粉是多少人民幣,最後得出結論,說人民幣:

美元還就是

而美國搬出的是“447種主要出口製造業商品平均價格對比”,得出的結果是人民幣:美元應當是3: 1.

等於是各說各有理。

其實中國的糧食價格,確實是因為中國的農業條件導致本土生産的糧食價格偏高:地少人多、尤其是耕地分散且支離破碎,難以組織機械化耕種,勞動生産率高不起來。

外國機構現在推測,中國與美國最後很可能會訂下來一個4: 1的協調後的彙率,然後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會在什麼時候大概在1973~19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