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我是瓦列裡薩布林

《喜訊,蘇聯將於1972年迎來近20年的最大豐收!》

“在烏克蘭的黑土平原,望無際的冬小麥正在成長。進入五月,麥穗 天比一天變得飽滿,漫步在麥田之中,我們彷彿看見了數月之後這裡堆積成山的黃燦燦的小麥。

“在葉卡捷琳堡的甜菜種植區,我們看見了上萬公頃連成一片的甜菜地。在甜菜農場,機械化的裝置驚喜地打理著每一片種植地塊,施肥、除蟲、除草, 切都可以用很少的人力就完成。

“許多西方人認為蘇聯的農業發展落後於工業,但實際上相反,蘇聯的農業水平在整個國際上都非常先進。”

“1972年,蘇聯集體農莊播種機械化程度達到了93。聯合收割機收割的農作物達到了80。休耕犁耕機械化程度達到了96。秋耕機械化程度達到了97。棉花種植機械化程度98。甜菜種植機械

化程度95。”

“這些資料可以說明一件事,蘇聯農業已經實現了全盤機械化。在整個世界上,能做到這個成就的國家微乎其微。”

“蘇聯農業的巨大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農業的豐收又將進一步鞏固社會 主義政權,使蘇聯人民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光明的未來。’

在1970年和1971年兩年,蘇聯農業在中等偏下的産量區間平盤,兩年的糧食産量沒有明顯的增長,1970年是+0.7, 1971年是0.3。

熬到1972年,終於有一個豐收年了....豐收個鬼。

至1972年5月,去年播種的冬小麥成熟在望的時候,蘇共中央主席團召開了次農業主題的小會。今年的農業大致上確定是減産的了,得想想辦法。

農業減産就進口糧食,農業豐收就出口糧食。1972年蘇聯要進口糧食。當然倒也不是沒錢,蘇聯要買也買得起,但是前提是國際糧食市場千萬別漲價。漲價得太多了,蘇聯花的外彙就太多了,國庫

外彙儲備可能會見底,或者為了買糧食而少買了機器裝置。

出口糧食。

採取的舉措第 .就是對外宣示蘇聯今年糧食即將迎來大豐收,比如上面的那篇《喜訊,蘇聯將於1972年迎來近20年的最大豐收!》發表在真理報上之後,蘇聯國內和西方國家都覺得蘇聯今年可能要

既然要出口糧食,那麼今年的國際糧食期貨就看跌。

糧食期貨下跌,意味著到糧食掛牌開售的時候大機率也是便宜的,那麼蘇聯就可以多買點。甚至蘇聯如果手持現金比較多,還可以現在就入手期貨,到時候交割。

除了這篇報道,蘇聯還採用了多種措施宣揚自己糧食即將豐收。

西方的糧食機構和期貨機構當然不會只看蘇聯人自己說的,他們也會用自己的資訊獲取渠道去求證。

不過,1971年夏秋全蘇平均氣溫高於往常,很多半永久凍土帶化開了,今年春季的溫度也較高。這就讓蘇聯可以播種更多的土地。

西方糧食機構和投資組織甚至租用了衛星給蘇聯的糧食主産區拍照。照片顯示蘇聯去年播種的冬小麥和今年的春小麥面積比往年增加了12,而土豆的播種面積增加得更多,漲幅27。

所以,嗯,看起來今年蘇聯糧食是豐收了,得考慮蘇聯湧出來的糧食對國際糧食市場的沖擊了。

糧商採取的行動之一,就是拋售去年留存的糧食。如果蘇聯糧食確定大豐收,那麼今年秋冬季的糧價會比現在還低。這想什麼,趕緊把留存的糧食拋掉。

...

北京。

“好像,《真理報》 的報道,說得不太對吧 ”

“蘇聯去年和今春確實擴大了許多播種面積,但到5月份,相當部分麥田的麥苗,..種廢了。”

“小佟同志,你確定嗎這種大事情,要經過反複驗證才可以對外說的哦。”

農業部和外貿部的同志在年初已經定好了1972年的糧食採購計劃,現在說情況有變,兩個部的同志聚集在航天部遙感部門門的臨時辦公室,看他們遙感部門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