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讓你組裝米格-25,脈動生産線什麼鬼(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八十三章,讓你組裝米格25,脈動生産線什麼鬼
沈陽。
沈飛三廠的職工在春節前的積極性特別高。從工人技工到駐廠工程師,上班時間段個個一絲不茍,車間裡談笑的人都沒一一個,下班後還有不少人賴著不走,大多是一個工程師身邊圍著三四個工人,
在討論生産線上的流程或者工藝改進。
當然這是因為年終獎發下來了。普通工人是500元,再往上的人隨著職級和崗位不同按比例上浮。
沈飛三廠是去年12月試運轉的,殲12 (米格25) 的總裝線。
現在沈飛同時存在著三條總裝線:殲8、 殲9、 殲12。其中殲12的生産線是最先進的。
米格25f12定型後,按照中蘇兩國當初的規劃,我軍裝備的第一批米格25由蘇聯生産,後續的則在沈陽總裝,也就是這個新建成的沈飛三廠。
當然,這裡只是總裝線,而不是包羅一切的“全能工廠”。
沈飛三廠能自制部分零件(比如蒙皮), 但其他的主要零件大多是分包採購,比如機體承力結構件由米格莫斯科航空生産聯合體生産,r15bv300發動機由圖曼斯基生産,雷達由南京電子生産,航
電綜合體由上海生産,起落架由富拉爾基生産,這些主要分系統從中國和蘇聯各個地方彙集到沈陽,組合成殲12。
米格25的正牌生産線在米格莫斯科航空生産聯合體。1月20日, 米格的生産總工程師別林斯基從莫斯科飛到沈陽,他發現自己完全不認識沈飛三廠了。
要不是手冊上寫明這就是中國的米格25總裝廠,他甚至看不出來這是一家飛機廠。
“達瓦裡希,為什麼你們有5個總裝位“別林斯基辨認了很久,辨認出來了車間裡的格局。
從各種裝置包圍著的5個位置點分析,別林斯基認為這個車間裡有5個總裝位,同時有5架米格25在進行總裝。
這可太嚇人了,要知道米格莫斯科聯合體的米格25總裝廠,只有3個總裝位,中國人下子設定了5個總裝位,如果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 沈陽的米格25産能是莫斯科的1.67倍。
沈飛三廠的曹總工笑道:“其實這是一一個總裝位, 只是我們把它拆分成了5個。我們把它叫做間歇流動生産線,或者也叫”脈動生産線’。”
.
福特式的工廠被稱為流水線工廠,它的産品在生産線上是連續流動的。比如傳送帶上的一臺臺機器,直被帶著往前走,傳送帶邊的工人當機器半成品經過自己面前的時候或者安 一個零件,或者擰
兩下
理。
但到七十年代,所有的飛機生産都還是固定站位生産,也就是非流水線生産。
飛機在總裝車間的固定位置裝配,從吊裝承力大梁、給全身骨架安上起落架,逐漸填充裡面的裝置,直至最後成型,開啟車間大門,把飛機拉出去。在飛機拉出去之前,半成品飛機的位置始終不
變,只是隨著這架飛機處於不同的裝配工序,由不同的工人攜帶不同的裝置來飛機附近工作。
這種生産方式當飛機越來越複雜時,總裝現場也就越來越混亂。不但容易出錯,還影響生産效率。
脈動生産線是由沈飛二廠的總工和技術革新小組鼓搗出來的,去年獲得了國家的高度評價,決定把正在建設的沈飛三廠弄成脈動生産線的試點。
在沈飛三廠,組裝中的殲12米格25在整個生産流程中有5個階段總裝位,全程會挪動4次位置。當然,這不是福特式流水線,飛機挪動位置時不裝配,裝配時不挪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