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用統標準來衡量的話,1970年的中國經濟比1969年增長了18左右。

學生:“即便如此,18的漲幅也是很快的。”

弗裡德曼: ”在當前經濟增長較快的經濟體中,日本和德國可歸為一類,而中國應該單獨分類。中國的起點比日本和德國低,因此,它的經濟增長會有段時期非常迅猛。畢竟這個國家起步的時候,

城市人古只佔全國的16,而德國完成了城市化,日本也完成了半程城市化。

“其次,“弗裡德曼又說了第二條原因,“中國這個經濟體的發展,是全産業鏈發展,或者說全産業鏈崛起。”

“第三,中國在過去10年獲得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在極少有外資湧入的時候創造的,相比之下,過去10年,日本和德國每年引進的外資在100億美元左右。而現在,中國放寬了對外資的引入政策。

芝加哥大學最近出版了本關於中國經濟的書,弗裡德曼是撰稿人之一。

這本書首先列出了3個30:

中國的半導體&晶片産量佔世界的30。

中國的城市人口增量佔世界的30。

中國的氮肥産量佔世界的30。

這三個30基本上很準確地概括出了弗裡德曼說的中國“全産業鏈崛起’式發展。

半導體和晶片是當今工業技術最尖端的代表,中國不但産量佔了30,而且更誇張的是,中國晶片産業的利潤額佔全球晶片總利潤的62。

把話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中國生産的晶片普遍十分高階,要麼外國根本無法生産,或者能生産但是中國的晶片廠成本佔據絕對優勢。

除了晶片這個終端産品,世界其他國家的晶片工廠裝置,中國還成套出口,比如日本現在有1套,蘇聯有2套,這些晶片工廠在生産晶片時,還要使用不少從中國進口的耗材、原材料。

中國的城市人口增早佔世界30,中國人口數量佔世界的24,這說明中國的城市化正在以超出世界平均值的速度進行。

計出來。

在書中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們還承認,中國城市人口的增量這個資料只能說是很粗略的不定準確的,因為現在中國城市和農村的人口流動是自由的,到城市做中短期工作的農民數量很難準確統

現在中國的城市化率,以戶籍人口計算是28;以在城市居住和工作的人口為標準就只能估算了,估計在36~45之間。

氮肥則既是一種普及型工業品,同時也是農業發展水平的標誌。中國在1960年,與美國開始嘗試改善關系時,開口就問美國買30萬噸合成氨裝置,為此還費了不少周折。

最後是聯合國出來說話了,說中國的溫飽工程很好,聯合國看了都點贊,這東西絕對是和平的和入道的,這東西才讓美國國會後來送了一道口子。 然後中國迅速就用美製合成氨裝置和奧地利的專

利,兩者合一搞自己的尿素工業。

150

從此以後,連續10年,幾乎每年中國都有大型合成氨尿素聯合生産線投産。碳銨則是另一種常用氮肥,這碳銨廠的數量更多,通常是供應工廠産地100公裡半徑內的農村(交通便利地帶半 徑可能是

150公裡)。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中國糧食産量的提高,約有50應歸功於化肥的普及和使用。

在中國的出口貿易結構中,半導體産業、航天産業收割大量利潤,此外現在中國也有些精密機械和機電裝置也進入了收割利潤的出口行業;紡織業和輕工工業消費品利潤稍低,但能走量。

半導體産業收割的淨利潤成為中國資本積累的來源,這種資本積累因為就是坐地幹賺錢,幾乎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大規模的輕工紡織業則造就了中國的快速城市化。依託”走 量”的出口業獲得的大量

外彙,中國現在進口農産品、機械産品的時候完全沒有一點拮據的意思,只要這個東西的確好(吃, 劃掉)、值得進口,就買。

..

“弗裡德曼教授,

名學生提出了終極問題。

“現在有種說法,中國是重商共産主義,或者貿易共産主義,這將會給未來亞洲或者世界的格局帶來什麼樣的變數”

弗裡德曼:“在這門課的課堂上,我們只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問題。中國擠入世界貿易體系給了美國許多機會,當然,其實美國的企業也抓住了機會,雖然這個機會帶來的利潤很快就被越南戰爭吞噬